第十五章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1/2)
刘恒亢奋了一把,别出心裁地搞了一次“亲征”,这是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刘兴居的眼球就被他吸引了过来。
事实上,这次匈奴人南下前,曾知会过刘兴居,还做了一些谋划,准备搞一个里应外合的事情出来。一个从北向南,一个由东向西,推翻刘恒,让刘兴居取而代之。当然,匈奴人不搞免费服务,成功后,刘兴居是需要支付一些“费用>
但这对刘兴居来说,依然是一件好事。他现在的日子过得比较窝憋,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可能,还不如奋力一搏来的痛快。
然而匈奴人并没有做出他们的承诺。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匈奴人。
匈奴万余人的先遣部队突袭上郡后,满指望刘兴居能及时起兵,贯彻里应外合计划。然而,刘兴居却拉着屁股没动静,这让冒顿很上火。
冒顿这个人虽然很彪悍,但脑子有点问题,容易上当受骗,并且记性还不是太好。记得很久以前,韩王信、陈豨,甚至卢绾都先后忽悠过他,可冒顿就是不长心,每逢有人提议“里应外合”,他都天真的相信。要说你年龄一大把了,单于都当了三十二年,没道理会这么幼稚,然而冒顿却能接二连三的上当。这份童心,让人不得不服。
冒顿的智商虽然有问题,却比较有眼色。攻克上郡后,一看刘兴居没动静,连忙叫停了先遣部队。随后闻得刘恒有了大举动,慌忙叫右贤王回家。说白了,冒顿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秋风,并不准备和刘恒一较短长。
然而,脑残的右贤王打乱了他的计划,因为灌婴赶来后,右贤王一阵蹩脚的表演,让冒顿丢尽了脸。但最让冒顿上火的还不是右贤王,而是刘兴居。他现在第一个念头是:又上当了。
而此时的刘兴居却是令外一种状态。
造反,不是小朋友过家家,做错了还可以重头来。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迈出了,那就难再回头。更重要的,造反工作,不是登台吼一声就会八方响应的,陈胜、吴广那种良好的造反环境早已不再。这一点,刘兴居是清楚的。
所以,此时的刘兴居虽然暗自做了一些准备,但真要动手,却犹豫徘徊起来。更何况刘兴居至今还没为造反工作找到个响亮的口号。实力不足,能力不够,连个油头都没有,这个时候造反,完全是没事找抽。
再后来,就是刘恒突发奇想搞亲征。就在刘恒溜达到代地惬意的搞自助游时,刘兴居也迎来了个不速之客。
这个客人并无出奇之处,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主要是他的身份比较扎眼——匈奴人。这个人是冒顿派来敦促刘兴居兑现承诺的。
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此时的刘兴居就深有感触。就如这位匈奴人所说的——“无退路矣!”
刘兴居的确没了退路。虽然这位匈奴人是暗自前来,可仍没躲过一些人的眼睛。这个消息被快马加鞭地向远在代地的刘恒送去。
刘兴居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既然没了退路,何不趁刘恒离京,诸侯北上之际,突然举兵。就算拼个鱼死网破,也比等着挨刀板抢。
下定决心后,他准备动手了。
要说刘兴居还是有一些眼光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地图上圈定了一个地方,确定为造反事业的第一步主攻方向。这个地方就是荥阳。
在前边我介绍过荥阳的战略地位,这是扼守关东咽喉,可攻可守之地。刘兴居选择这个城池,不得不说,他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刘兴居住在山东,荥阳处于河南,可以在地图上看看,两地之间有着不短的距离。攻打荥阳不是百八十人就能干成的事,最起码需要几万人。拉着几万人从山东跑到河南,没理由能瞒过所有人。
造反是暗地里的干活。刘兴居大张旗鼓地去袭击荥阳,好像有些无厘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似刘兴居此举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上他的确付诸了行动,并且还真带着几万人跑到了荥阳。不得不承认,刘兴居的确很有两把刷。
然而,刘兴居之所以能抵达荥阳,并非他打仗的能力有多么的强悍,关键在于他找到了个合适的借口。
借口还得在刘恒身上找。
刘恒在动身去代地前,曾下过一道诏令:诸侯率军聚于高奴。这是刘恒为汉匈新一**战的准备工作。
这道诏令下发后,各路诸侯纷纷行动了起来,在全国范围调兵的调兵,遣将的遣将,一时间诸侯大军纷纷搞起了自助游。目的地——高奴。
在这个背景下,刘兴居组织大军四处游荡,也就合情合理了。然而他的目的地却不是高奴,而是荥阳。
当然,刘兴居私自改变了目的地,并没向大军做一个通报,只有几个核心人物知道而已。也就是说,刘兴居的很多属下是被蒙在鼓里的。
不管怎么说,刘兴居还真的跑到了荥阳。
然而,刘兴居跑到荥阳后,并没一丝快感,反而陷入了新一轮的痛苦之中。
因为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个人——缯贺。这个人我介绍的不多,只在彭城大战那一节中提到过他。虽然这个人亮相的次数比较少,但却是个牛人。
也许有人还记得,刘邦在彭城大败后,出城逃窜,但当时彭城却还在汉军的手中,只是岌岌可危而已。当时留守彭城的人就是缯贺。
那一次,缯贺为刘邦的逃跑争取了时间。但最终他也没守住彭城,并被项羽赶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