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闻声而动(1/2)
楚汉突生剧变,半月之间而乾坤颠转,在刘备进军江陵的同时,江左的东吴坐不住了。初闻楚汉之变,建邺的吴王孙权立刻召集文武,大议荆、湘事。
孙权统治下的东吴,相比于其父兄时代,进攻性虽然弱了不少,但对于长江上游的楚汉依旧抱有巨大而强烈的野心。
孙权继位的这几年,吴国上下“一片和谐”,孙氏三世君主,也就孙权与江东世家之间的关系处得好。当上下人心皆向孙权,都认同他这个吴王之后,孙权方慢慢地从桓阶、张昭等辅政大臣手中接过大权,亲政。
以弱冠之年而继位,这几年孙权也表现出了其雄主之姿。最大气者,莫过于尽付军权于周瑜,令其主征伐之事。从进入孙权时代后,东吴的军队就慢慢形成了大都督府统管的水陆精锐与建邺中军两部分。而孙权中军的之权亦付之。
面对孙权付以的巨大信任,周瑜虽然受之,但对建邺的“中央军”没有一点染指的意思。孙权这两年,在军中悄然间提拔了如吕蒙、朱然、凌统、丁奉、潘璋等年纪将校,而周瑜很是配合地辅助其加强吴王在军队中的影响力。
主臣二人,这两三年间,配合地极其默契。
孙权与诸臣商议,议了许久,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最终还得去信问在外的周瑜。这两年,周瑜亲自出马,率蒋钦、贺齐等将,剿、抚、逼、降山越,历整整一岁,得山民口数十万,尽数迁至东吴郡县屯田。
简其精壮万五成军,以作南攻之用,这些常年与山林为伴,奔走于穷山恶水之间的山越民,用以南渡山岭而攻交州,确是好用多了。
在准备充分之后,在周瑜强力推动下,吴国在去岁入秋,发动了对交州的攻略。南面虽有多有不便,山川阻隔,瘴气毒虫肆掠,但突破至交州境内后,打起来,可比打楚汉容易多了。
周瑜亲自统军,配合着江东将才人杰,岂是兵寡民少的交州所能抵挡的。从庐陵、会稽两郡兵分两路而入交州,自东向西攻,吴军势如破竹,连战连胜,席卷州内。
苍梧太守吴巨意图抵抗,与蒋钦统率的吴军前锋野战,一战被击灭。交州,基本在士燮兄弟的控制中,而周瑜的打击目标便在士家。
经过半岁的时间,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几郡城邑多数为吴军所占,而对俘虏的士燮兄弟都未杀伤。考虑到士燮在交州的巨大威望,周瑜没有继续动兵攻交趾,他有心劝降之。若能得士燮的投诚,对孙吴在交州建立统治有大利,仅以强兵压之,不利于其长治久安。
打交州,也是耗费了不少国力的,孙权与周瑜也不欲得到一个糜烂的交州。
来自建邺的加急询问文书,让周瑜加快了对士燮的逼降动作。给孙权的回复很明确,攻楚。错过了此次,又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略得荆汉土地的机会。刘备不是个好对付的人,周瑜心里深知,那蔡瑁不过坐死之徒,若让刘备稳定住了楚汉,东吴西进大业,将难上加难。
而周瑜主张攻取交州,也有两面夹击楚汉的打算,只是未曾想到刘表熬了那么久,说死就死了,来得突然。让孙吴还未平靖交州化为己用,就不得不将重心转向。
有周瑜的态度在这儿,孙吴再起西征,几乎成为定局。
......
称霸中原的曹魏,在天下南北风云涌动之时,也面临着一个抉择。
又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曹操取得南阳十余县,有摆脱了河南雒阳那块大包袱,这段时间着重于“修炼内功”。外无战事,而内部安稳,中原曹魏之发展,一直呈现上升之势。
而曹操,前不久还在感叹袁绍走得早,甚为感慨。毕竟是“老兄弟”了,袁绍的故去,也让曹操难免生出岁月无情流逝的伤怀。他曹操这些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两鬓也是灰发丛生。
不过能喊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老大,心情收拾地很快,迅速将目光投放到河北大地上。遁至青州的袁谭派人传信,欲请叔父曹操出兵“仲裁”,讨伐伪赵帝袁尚。
这么好的机会,曹操初闻便动心了。然而召集群臣,还未商议出个结果,楚汉的变故也传来了,这下,曹魏君臣纠结了。
魏国诸臣,分为两派,北上南下,各执一词。曹操也很头疼,河北之富庶,令他眼馋,又怕火中取栗。楚汉也一样,但北军不习南水,且南面局势更加复杂,刘备也不是好与之辈,楚虽乱,一样没表面看上去那般好取利。
郑重地考虑了几日,曹操还是做出了决定,二度伐楚。不攻赵,还是那个老问题,西有胡夏在,联赵抗夏的国策便不能轻易改变,除非他真的能平灭荆扬,否则最后得利的,绝不是他魏国。
而此番攻楚,曹操决意真正联合孙吴攻刘,不管战后怎么分赃,先灭了楚国再说。魏使一至建邺,吴王孙权闻之,几乎是一拍即合。至于当年曹操于九江大败孙坚,累吴军损兵折将的旧怨,都被两方默契地忽视掉了,那么“久远”的事情,何须挂怀。
没过太久,曹操就为没有贸然出兵参与袁赵兄弟之间的斗争而稍感庆幸,那就是一颗裹了层蜜的毒药。
北边消息传来地不慢,袁谭在临淄称齐王,历数袁尚之“无道”,举旗讨伐袁尚。声势闹得不小,未及三日便被扑平。
袁尚要的就是袁谭之公然反叛,他好师出有名而击之。动作很快,在司马懿等臣子谋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