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巨兽(1/2)
真正接触后,陈正谦才发现,普济寺的藏经,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多。
一整个藏经阁,除了一些珍稀的修炼秘籍,以及大师手记以外,其他佛经的手抄本,也遍布整个藏经阁,让人叹为观止。
陈正谦觉得一天时间,可能不够自己看的,所以跟释印大和尚说了,希望能在这里多呆两天。
释印和尚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还安排人给陈正谦准备了客房和一日三餐,晚上可以在寺院内休息。
陈正谦自然没有不应允的道理,有地方住总比风餐露宿好得多,而且寺内的斋饭味道还不错。
就这样,陈正谦便在普济寺安顿了下来。
很多人觉得佛学更像是一门哲学,其实两者区别挺大的。
至于区别在哪里,等陈正谦参透这些佛经之后,或许就会有答案了。
现在的他,心里面只有一些浅显模糊的概念,对佛法的理解只能说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
布衣和尚得知陈正谦留在普济寺后,好奇地寻了过来,笑眯眯地看着陈正谦坐在书架下面,翻阅着一本本佛经。
不知为什么,看到陈正谦这副模样,布衣和尚觉得眼前这个人比之前更加真实了。
陈正谦察觉到他的到来,抬头一笑,就不再理会了。
和尚也不管他,自顾自地拿了一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看。
两人就这样很默契地,谁也没有打扰谁。
……
傍晚的菩提树下,三杯清茶。
布衣和尚说陈正谦与佛有缘,身具慧根。
对此,陈正谦只是笑笑不说话。
慧根什么的,简直太过玄乎了,自己对佛门
他怕布衣和尚下一句就是让他皈依佛门什么的。
吃斋念佛戒酒戒色不是他的本愿,和尚这种生活,他做不来,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凡夫俗子吧。
对他来说,佛法更像是工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武器,这就足够了。
当然,这并不影响陈正谦和布衣和尚还有佛印等人坐而论佛。
望着空中飘落的一枚落叶,陈正谦若有所思。
他承认,自己多少有些被佛经里面的思想影响到了,好在不算多,而且多是好的方面。
比如说,陈正谦就问了个问题:“什么是佛?”
看似简单,但是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执着于字面上的解释,那么自然是阐述佛乃圣人,是具备三觉之人,身怀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是一切大圆满者。
布衣和尚呵呵一笑,他的解释是:“佛在心中,众生皆可成佛。”
仅此一句。
陈正谦若有所悟。
人都是有欲的,这是人之本性,也真是这些俗世之欲,驱使我们不断向前,去寻求财富、美貌、情爱等等。
佛代表着万物美好的一面,也就是我们一直所寻求的。
所以说佛在心中。
佛陀早已看透这一切,了无牵挂,自然能够得道。
然而普通人之所以是俗人,就是因为无法摆脱这些**,并且被这些**所困扰,乃至戴上枷锁。
如果能够彻底拜托俗世**,那么自然成佛。
这就是他为什么说“众生皆可成佛”。
有高僧曾说:能够抵达净土之人,无非两种,一种身具奇福,另一种无私无欲。
有奇福者一生坦途,无需考虑各种,自然能够证得佛陀果位,例如释迦牟尼。
而无私无欲者,亦是天生的圣人,而且必定是无名之辈,因为无欲无求。
所以,佛渡人,人自渡,佛乃人,人亦是佛!
佛印和尚感慨:“若是陈将军身在佛门,那么必将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大智慧尊者。”
尊者在佛教当中,就是指身具大智慧高尚品德之人,这已经是极高的成就了。
陈正谦摆摆手,笑笑不说话。
成佛从来就不是他所追求的。
……
在普济寺的这几天,陈正谦仿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每天不是在藏经阁,就是在去藏经阁的路上,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学校期末考试备考的日子,整天往图书馆跑。
除了释印等少数人以外,普济寺上下甚至不曾察觉寺内多出这么一个人。很多弟子都只是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
这也正好符合陈正谦的心意,越少人知道越好。
花了两天半的时间,总算把藏经阁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都看完了,至于能够消化多少,陈正谦也不敢确定。
慢慢来吧,反正自己不着急的。
佛门的东西,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解读,想要理解透彻这些思想,是件很艰巨的事情,着急也是没有办法的。
晚上陈正谦就准备离开了,不打算继续留宿。
只是想着那天自己还没逛完整个普济寺的,陈正谦心血来潮,又一个人开始闲逛起来。
这里说的闲逛,自然是后院部分。
前院都是给游客看的,没什么意思。倒是后院有不少有趣的地方。
比方说那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佛”字,没猜错的话,应该都是那些高僧们用手指划出来的。
能用手指在上面留下印记的,可想而知都是什么样的高人。
陈正谦当然也能做到,只是自己又不是佛门中人,没有经过允许,自然不好做这种事,不然跟到风景区写个“到此一游”有什么区别?
另外后山上还有一口十米见宽的潭子,潭水清澈,估计寺内不少用水都是从这里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