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四海有八荒(2/3)
意朦胧的上班族,反而车站和车厢的标准画风是携着单车背着双肩包的追风少年,周围多了一份青春与朝气,很提神。【玛丽安广场与】玛丽安广场可谓是的心脏。自古以来一直保有市的中心地位,因此也是旅行者必到的地方。它原名叫做,由于一次霍乱的传播,造成瘟疫蔓延,当地居民虔诚地祷告,祈求圣母玛丽亚的庇佑,结果非常灵验,为了表示感恩所以将广场改名为玛丽安广场。位于玛丽亚广场北侧。
是19世纪末建造的棕黑色哥特式建筑。正面装饰有巴伐利亚国王以及寓言、传说的英雄、圣人等的雕像。整个建筑布局恢宏、装饰华丽,分三阶段建成,建造时间从1867年持续至1904年用了40年时间才建成。
市政厅85米高的钟楼上有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是最有代表性的标志建筑之一,也是老城环路内的除玛丽恩教堂外的制高点,其他建筑的标高都不能超越钟楼。网址:::交通:从火车站出来沿着街一直向东,经过再沿步行街向东直走即是轻轨地铁。
站搭乘有轨电车2路、8路、9路至可到达到达的时候不是表演时间,广场上人还不多。去前路过,本来想对这一个地标先睹为快,没想到,一看就欲罢不能。哥特式的建筑,实在太富有细节感了。
每个角落都设计得不能一言蔽之,妙不可言。老城很小,景点非常集中。适合步行不说,而且可以随心所欲,不需要设计什么路线。即使身处城市,也可以享受轻松惬意的行程乐趣。昨天发现的市民大爱穿大衣。
今天赶忙也把大衣翻出来穿上,努力“入乡随俗”1807年之前,玛丽安广场还设有集市,今天广场四周的建筑大部分建于19至20世纪,广场正中有一座圣母柱,表达了人们对圣母玛利亚的感激和爱戴。
建筑的每条棱边都有不重复的装饰,以浮雕和镂空设计为主,配上细长高耸的尖顶,繁复华丽,展示了什么是纯正的哥特风。墙上盘踞着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异邦怪物,不知道有什么象征意义。同样是极致繁复,但是洛可可精致梦幻,而哥特暗黑怪诞。
欧洲街头有很多这样的婴儿车,平时在马路上可以用手推,空间特宽敞不说,关键是这种车还有个接口可以连接自行车!经常在马路上看到父母在马路上呼呼地蹬着自行车,后面拖着个小。为这种设计点赞。
老彼得(圣彼得)教堂是德国内城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建城之前此处已经建有教堂。8世纪修道士居住在山上教堂周围。12世纪末新建了一座巴伐利亚罗马式教堂,在1327年被大火摧毁前不久曾扩建为哥特式。
此后在1368年又新建了教堂。17世纪初增建了92米高的文艺复兴式尖塔和巴洛克式唱诗班席位。虽然此行看过了太多风格各异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显得不那么突出。但是教堂内部那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混搭风也别具一格,以白色和金色为主。
整座教堂显得十分庄重,雍容华贵。当天太冷,行程接近尾声两个人的体力值都已经飘红,本来计划登顶塔楼俯瞰老城全景,此时却特别果断地放弃了。上帝视角看是什么感觉,留给下次啤酒节的时候再揭晓吧很喜欢的一个瞬间,偌大的教堂内。
老奶奶一个人祈祷的背影,就在这条街上。街道两侧有小巧精致,更有独立风格的商店,包括一些二手店和老式购物中心,喜欢淘些个性化玩意的可以来这里逛逛。位于森德林根路32号。
离森德林根门不远,玛丽恩广场往南。这座教堂是德国最出类拔萃的洛可可风格建筑之一。的正式名称是内波穆克圣若翰教堂,是1733年到1746年期间由阿桑兄弟建造,作为私人教堂使用。但由于市民的反对,兄弟被迫将教堂向公众开放。
虽然他们继续承担建筑的所有费用。是巴伐利亚晚期巴洛克建筑或洛可可建筑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装饰华丽的正立面描绘波希米亚圣徒内波穆克圣若翰的事迹。教堂的左侧是教堂建造者之一艾吉德阿萨姆的住房。
房屋外立面按照巴伐利亚传统风格绘制,下半部表现的是现实世界和人类的艺术活动,上半部则是天主教和上古历史的绘画。这座教堂无疑是此行最爱,你完全不会想到,推开如此不起眼的一扇门,内部竟是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华丽盛境!
如果你先前在一堆似是而非的风格名词里区分不出什么是洛可可,那你到了,你便再也不会混淆,因为设计这座教堂的人毫无疑问把洛可可做到了极致。这里堪称洛可可风格的典范,完全体现了洛可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
纷繁琐细的风格。如果维斯教堂的白色基调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洛可可风,那洛可可之于就是纯粹的暗黑奢华,如一块在黑暗中被一束灯光照亮的丝绸,流淌出有质感的华丽光泽,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几乎是雪落和柳静姝参观的教堂里最迷你的一座了,她并没有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尖顶,也没有宏大的体量,它就这么毫不起眼地隐藏在街道上,与紧邻的商店、餐厅与旅馆亲亲密密地挨在一起。
比起矗立在巴伐利亚广袤山野间的维斯教堂,的辉煌夺目浓缩于一方狭小天地内,给人以更密集的视觉冲击。她犹如巨人的宝匣一般,极尽堆砌铺陈,是洛可可风格中史诗般的瑰丽珍宝。阿萨姆兄弟俩通过绘画,金箔装饰以及复杂的灰泥粉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