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有道”与“无道”(1/2)
其实古凡也是试过完全改造大商,以如让商人的工坊主也让奴隶主入股。
毕竟他们双方一个有钱有技术,一个拥有劳动力的完全支配权。强强联手的话自然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事实却是强强碰撞,大家互不相让。
因为这个世界的奴隶主权力太大了,哪怕奴隶主们自称只入股,不参与经营,可是奴隶归他们。拥有奴隶,他们便自然而然的拥有了技术。技术一到手,当然也就没“商人”什么事。
大商的工坊,技术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了这个,他们连与奴隶主(诸侯)对话的资格也没有了。
事实上,为了避免技术泄露的风险,大多数资本比较雄厚的工坊主都不会雇佣本地的工人,这也是古凡的俘虏这么抢手的原因。
而且这还是开通的奴隶主,更多的奴隶主甚至都不愿意参与。
对他们来说,自己诸侯国的出产就够了,土地才是最稳定的。如果工人被雇佣走了,就会妨碍土地的生产,损害奴隶主的利益。但是商人尤其大商人们,却迫切地需要大量的工人来进行生产,同时他们又不肯让出工坊的利润。
要是二十一世纪,双方大概还可以通过联合起来,把工人往死里压榨,来取得利益上的妥协。但是不要忘了,后世逼中国农民离开土地,花费的是怎样的代价。而这个世界却不行。奴隶社会,奴隶也是财产,没可能完成“这从头到脚都流着黑血”的资本转换。
不过西歧显然不属于顽固派的奴隶主,在研究古凡的时候,他们竟然真的拿古凡的施政手段到西歧试了试,这一试,可惊了不少的人。
简单来说。如果制造一张凳子,需要先制作木板和木条,然后把木板做成凳面,把木条做成凳腿和横栏,最后把它们组装起来。
如果是让一个木匠来做的话,他需要先找到合适的树,然后把树砍倒,制作成木料,再把木料加工成木板和木条,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把凳子给做出来。这样一来,一位木匠同时当然只能制作一张凳子,而且需要不少的时间精力。如果需要做许多凳子,要么耐心等待,要么就多找一些木匠来。
但如果使用流水作业法,砍树的只要砍树,处理木料的只要处理木料,制造木板和木条的,制造凳面、凳腿和横栏的,以及最后负责组装的,都是不同的人。他们只要专心负责自己的一部分工作,不需要懂得太多的东西。这样的话,只要是心灵手巧的人,稍稍训练一下就能完成工作,就不必为了这点小东西而劳动专业的技术工人——木匠。
而且,因为每一组工人都只需要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内容,他们的技术会提高得很快,用不了多久,他们做出来凳子就不会比木匠制作的差。
因为他们始终只懂得一样,工钱自然不会像专业的木匠那么贵。所以即便是生产效率稍稍低一点,总成本也能降低很多。
不仅如此,随着工人们日渐熟练,生产效率也会提升。最终他们的总体生产效率反而能够过大多数的木匠,为工坊主人提供更大的利润。
最重要的是,木匠的数量是有限的,怎么培养也不可能太多——要培养一位熟练的木匠,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这还只是做凳子之类,如果要做的东西复杂一点,甚至可能会花上十年。
相比之下,培养一批流水作业的熟练工人,最多几个月就行了。
这就意味着工坊可以有很高的产量,这样的产量是绝对可以碾压他们现在使用的技术手段的。在其他人不过才看到古凡他们的战争实力,西歧却已经看到的更多。
毕竟古凡没有穿越前,商人与诸侯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又所谓“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家连上绞刑架都不怕”。
在商业没有发展起来,根本挡不住奴隶主的联合绞杀。这当然是“商人”越发展,矛盾越深,大商气运越是下滑。
古凡来了就不同。征东夷,灭魔族,一下子就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只要他再调理一下大商的劳资纠纷,大商这个商品初加工型的企业便复活了。
大商的气运当然是大盘震荡,由谷底反弹了。
可惜,如此大才却是替商纣卖命,西歧庙小根本就容不下这尊大佛。
所以,姬昌对古凡的行止十分关注,巴不得纣王永远也不要让这样的大才返回朝歌主持大局。
可惜,他的愿望注定要落空,纣王最终还是将古凡召回了朝歌。
而此时,姬昌也没什么心思搞小动作,他自己都焦头烂额满头包呢。
不说流水线的引入,效果是刚刚的,却引发了手下的不满。“你是有道之君”,怎可行此“无道之事”!
而且,也有如惩罚一般。伯侯夫人怀孕足有三年,到现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他心中那个急啊。
自从十年前将长子姬考送到朝歌,这还是他的第二个孩子,如今又出了这样的状况,哪还有心思理会其它?
即便都亲眼看到这生产力了,他也无法大张旗鼓。
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慧人,并不在于他们多聪明,而是在于他们知道怎么才可以“有道”。
像灭六国,筑长城的“始皇帝”蠢吗?
他要是蠢,灭的六国是什么?白痴吗?
同样还有逐匈奴的武帝,开运河的杨广……
这一个个无不是雄才大略之辈。
可他们实在是太过雄才大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