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麻阳河之畔(1/2)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意指从此天气转凉。然而此时虽是七月将尽,在麻阳河谷的俊山秀水之间,酷暑仍旧难消。
麻阳河谷地处思州务川县(今铜仁市沿河县),以出产稀有蜜蜂花蜜而驰名,从唐代开始,这里的蜂蜜便成为了珍稀贡品,专奉皇室享用。
薄雾初晨,是这个一天里难得的凉爽时段,钱青健修炼了一番一阳指之后,坐在山头看风景。
自从在常德与吴友闻分手之后,他一路悠哉游哉,径向大理而行。一路上走走停停,打听有关白衣美女的线索,却是一无收获。
此时的李莫愁,毕竟还不是赤练仙子,若是无人招惹,便不会滥杀无辜,身着白衣的女子纵然美丽,一走一过之间,也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天下百姓忙于生活,关心的是下一顿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多不会像钱青健这样,把白衣美女搁在脑子里日思夜想。
当然,如果这白衣美女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那么她必然会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问题是现在的李莫愁不是这样的魔头,人们没有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不能以滥杀无辜为线索,钱青健就只能以蜜蜂为线索。李莫愁初出古墓,奉的是师父之命,是出来寻找蜜蜂异种的,所以钱青健凡是听说哪里出产蜜蜂,就必须去看一看。
记忆中并没有说明古墓派的玉蜂产自何处,几十年后老顽童居住的百花谷和绝情谷中的蜜蜂,也都是小龙女养的蜜蜂飞过去的。这两处都不是玉蜂的原产地。
钱青健没有期望在这些产蜂地能够遇见李莫愁,因为他知道李莫愁定然没有在这些地方找到合适的蜂种,否则她就没有理由再去大理了。钱青健在沿途的产蜂地打听,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李莫愁是否从这里经过而已。
有时候钱青健不免想起,他曾经给李莫愁讲过的段誉的故事,是不是吸引李莫愁去大理的一个原因,如果真的是因为这个故事才勾起了李莫愁对大理的兴趣,那可是搬起石头来砸了自己的脚了。
不过他转念也会想,即使没有自己给李莫愁讲这个故事,记忆中的李莫愁也会去大理的,由此他便会感到释然。
话说这或许就是历史车轮的不可抗拒之处。小小的蝴蝶翅膀或许可以扇动出一些变化,却无法迅速的毁天灭地。在历史的车轮面前,蝴蝶的翅膀跟螳螂的胳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从常德出发的方向上来说,思州是去往大理的必经之路,而思州东北的麻阳河谷,也是路线之一,钱青健因为蜜蜂的原因选择由这里经过,并不绕远,而是顺路而行。
这一路走来,他也没有停止武功的修炼。事实上从他出道至今,几乎每天每夜,一有空闲都会修炼武功,这是这个时代里一个武人必须要做的功课。
在丐帮弟子接管了洪七公之后,他并没有将两名雇来的农家青壮放回家,而是继续许以酬金,买了一只大铁镬令这两人抬着,铁镬中还装有铁砂、木炭等物,这些都是他练功必备之物,若是自己随身背负倒也可以,只是那样就显得比较苦行,钱青健固所不愿。
这一路,一有机会,他便会燃了木炭来练他的怒涛铁掌。在没有大海怒涛的时候,双掌的坚韧以及热铁砂的熬炼,都是不可缺少的必修功课。
昨夜他夜宿山巅,练了大半夜的铁掌,早晨天不亮又起身练了一个时辰的一阳指。他打算趁着上午比较凉快,再往大理赶上一段的路程。
在麻阳河谷他还真的打听到了李莫愁的消息,有养蜂人告诉他,说一个月以前有一位白衣女子来看蜜蜂,最终却没有购买,而是从这里往西南方向走了。
这时朝阳初升,他正准备喊那两名壮汉起来赶路时,却看见山下沿着河边逆流走过来两个和尚,距离远了,模样年纪都看不清楚,只见他们身材都很健硕,在河岸的怪石上步履如飞,显是武功不弱。
钱青健心头一动,这俩和尚既然是从西南方向而来,不妨跟他们打听一下有没有见过李莫愁,正待下山问询时,却见北面也有一人沿河而来,也是身手矫捷,与这两个和尚走了个迎面。
麻阳河的这一段,东侧河岸乃是峭壁,无路可行。南来北往沿河行走,就只能从河西侧通行。
钱青健不看则已,这一看只觉一股怒火夹杂着狂喜交加蒸腾,只因为北面来的是一个头陀,只从那身材和行路的姿势已能断定,这就是他的大仇――陈灭林。
当初他想为李杏花报仇,设想的是杀掉彭长老,偷袭陈灭林,结果为了救疑似柯玉容的李莫愁而暂时放过了彭长老,然后跟踪陈灭林而去。
后来他也成功地偷袭了陈灭林,但是因为他当时的武功尚且不如陈灭林,所以无法乘胜追击一举杀掉这个大仇。再后来,即便是李莫愁苏醒,也不是很配合他的想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陈灭林被李莫愁的冰魄银针打跑。
再后来钱青健一赴归元庄、二赴桃花岛、三赴桃花源,与陈灭林再无交集,正愁着不知去哪找这家伙呢,今天这家伙竟然送上门来了。
要知道,如果不杀死陈灭林和彭长老其中的一个,钱青健都没脸去给李杏花上坟祭奠!这就是他从南阳救了李莫愁之后,却没有去李杏花坟前的原因。并非他不重情,而是,没报仇之前去干什么?哭鼻子抹眼泪么?
所以,在他杀掉了彭长老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带着洪七公直奔襄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