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为什么(1/2)
水力发电机,制碱设备和制流设备都是安装在河边,这个不怕人知道,甚至这里的人因为没见过,还跑过来看稀奇,最后甚至惊动了县官老爷。
县官老爷刚开始还对这些机器感兴趣,等看到调试机器的洋人的时候,整个脸都落了下去,
在荣县这地方当官的,要么就是混吃等死的,要么就是等着捞足了银子,然后去四处打点,然后升官调到别出去的。
他们这些官最害怕的就是出事,而且是出大事。
其实自从1895年甲午之战结束之后,满清朝廷中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矛盾就激化了。以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为代表的洋务派始终坚持只有洋务才能挽救大清王朝;而以端亲王、庄亲王一系的顽固派却是对洋务运动深恶痛绝,他们认为洋务就是祸国,是现在不稳定的因素。
在洋务派的地盘,对下面的商人,或者老百姓参与洋务抱着支持的态度,例如张之洞的湖广、刘坤一的两江。
但是在顽固派的地盘上,对一切洋务都是否定的。
不巧的是,四川总督奎俊正好就是一个顽固派。
也正因为如此,别的地方都开始仿照西方建立新式学堂了,但四川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县官老爷是在为难,钟何做的这件事其实说起来不算什么大事,但在清朝末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凡是涉及到洋人的,就没有小事’。
现在洋人已经出现在他的治下了,县官老爷不为难那才怪了。
不过他知道面对钟何这种土豪,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你说你比他官大,人家随时都可以买一个比你更大的官,你说你手里有枪杆子,人家的枪杆子比你多,分分钟都能够灭了你。
钟何有枪的事情,县官老爷当然是知道的,只不过知道归知道,管不了而已,从太平天国事件起,买枪的人多了,大家早都习惯了。
县官老爷什么话都没有说,默默的就走了,他唯一的手段就是禀报给四川总督奎俊,上面怎么处理,就不关他的事情了。当然,层层递交上去,满清官员的办事效率,没有个三两个月的时间,恐怕到不了奎俊的手里。
子弹生产线和步枪生产线才是最令钟何头痛的,这个可不能让人知道的,钟何在基地后面的设置了简易厂房,并且安排小鬼子日夜守卫,绝对不让人靠近。可是工人怎么办,有工人,工人有家人,家人接触外面的时候,很快就会把钟何正在做的事情泄露出去。
无奈之下,钟何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丁,他将选出来的家丁,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迁到山里面去,并且还派军队帮助他们修建房屋。要求就是两年之内,不允许出来,需要的生活物资,全部都是由钟何提供,那些不能工作的老人和儿童,全部由钟何帮他们养着。
至于两年之后,庚子年祸,八国联军侵华,外面的世界早已经变了。
钟何不得不庆幸,还好家里家丁多,要不然还真不好办。
当钟何还在慢慢发展时候,离成都不远的新津天桥镇,两个神秘人躲躲藏藏的进入了一个富商家里。如果钟何在这里就会发现,其中一个人正是跟他喝过酒的杨爷。
进去之后,一个人被留在外面,杨爷被引进了密室,密室里面站着一个老者,然而光线不足,看不清他长得什么样子。
不过杨爷好象是跟他很熟,进门之后就大大咧咧的一坐,“大哥,好消息啊,这一次我弄了不少火器。”
“七弟,我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收敛一点,我们是要做大事的,在起事之前要低调一点。你这样大大咧咧的,迟早会坏事。”
对于大哥的话,杨爷根本没放在心上,“放心吧,大哥,小弟做事你还不知道吗,这么多年来,哪次让你失望过?”
杨老大只是哼了一声,他的几个弟弟当中,这个七弟是最争气的,也是对他帮助最大的,倒是令他一时无话可以反驳。然而正因为这个七弟最争气,所以才对他的期望最高,期望越高,要求当然就越高了。这些话当然是不能说出口。
“你说你弄到了火器,有多少,还要你亲自跑过来一趟?”
一说到火器,杨爷立刻就来了精神,伸出一根手指头,“一百支!”
杨老大听了也是大喜,不过他城府很深,轻易不表露出来,“哦,确实干的不错。不过不要自满,要知道100支我们的大业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多弄一点来,越多越好。”
杨爷叹了一口气,“我已经废了很大的劲了,奈何那两个东洋鬼子就是不改口,硬是要求每个人购枪不得超过100支。”
“什么!?东洋人,什么东洋人?什么不超过100支?”
“前些日子,听属下汇报,说荣县那边有个姓钟的小子带了几个洋人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了不少火器。而且很巧的是这个钟小子正好有事求我。小弟心想,倒是可以去他那里弄些火器回来,或许对大哥的大业有帮助。”
“等我去了之后,你猜怎么着,那个傻小子居然还介绍两个东洋人给我,还说那两个东洋人就是专门造火器的。小弟又是送银子,又是送女人的小心伺候了那两个洋人几天,奈何他们就肯卖100支给我,还说什么,数量有限,每个人限购100支。”
杨老大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为何要每人限购100支呢,为何会有钱不肯赚呢?哎呀,糊涂啊,你可以另外派人去购买嘛,难道非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