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不近人情(1/2)
嫌犯是鸿丰公司保安发现的,到周炎这个级别的领导干部不可能不知道鸿丰公司与萍盛集团的关系,而分局的前任刑警副大队长杨勇又在萍盛集团担任高管,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只是之前没往这方面想罢了。
调查不需要费多大周章,只要把专案组内的几个刑警挨个叫过来问问。
为破案有时候连“破案留根”的耳目都用,给曾经的战友透露点内部消息,请曾经的战友帮帮忙,在普通民警看来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痛痛快快承认了。
这不是可大可小的事,是纯粹在找事!
周炎气得牙痒痒,暗骂部下怎么这么笨,死不承认多好,死不承认这事只能不了了之。承认的结果是上纲上线,累死累活,之前所做的一切全成了无用功,不仅别指望立功受奖,估计一个处分是跑不掉的。
“先抓紧时间办理5.18案,案件办结之后分局拿出处理意见。功不抵过,这一点我就不需要再强调了。现在,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为什么我们搞这么大行动,投入那么多警力却没能抓获嫌疑人,一帮保安居然抢在我们前面发现嫌疑人下落。”
韩博决定把黑脸扮演到底,再次敲敲桌子,痛心疾首。
训练有素的公安不如一帮保安,之前没往这方面想没什么,现在想想真特么丢人!
周炎既是公安分局局长,更是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半路出家,不是民警出身,不是很懂业务,兼任专案组长只是按照命案侦查机制行事,一把手亲自负责,体现分局对命案侦破的重视。
他点上支烟,板着脸沉默不语。
刑侦副局长石友峰是老刑警,不能一声不吭,回头看看刑警大队长江水明,不无沮丧地说:“我们有责任,在向市局汇报前已经把范围缩小到三个人,其中两人身份已经掌握了,却没有结合嫌疑人的身份背景研究分析他们有可能的活动规律,直接导致市局在部署清查行动时没找对重点。”
“说具体点。”
“申敏和真正的凶手焦化凯文化程度都不高,过去四五年要么在劳教,要么在监狱服刑。四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尤其刚刚过去的四五年变化多大,他们出狱不久,跟社会已经脱节,不太可能去网吧、ktv和洗浴等娱乐休闲场所。而我们却把清查重点放在了小旅馆、ktv和洗浴等场所上。”
刑警大队长江水明小心翼翼补充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也是清查重点,但范围太大,就算再投入一倍警力也很难做到没有遗漏。”
专案组有责任,市局同样有责任。
晚上的大清查行动是按预案进行的,全警动员,重拳出击,声势浩大,但针对的是各类违法犯罪,连酒驾都抓,连消防安全隐患都查,真正投入在搜捕嫌疑人上的警力估计只有总警力的五分之一。
这是惯性思维造成的,一发生大案要案就这么搞,已经养成习惯了。
韩博点点头,示意他们接着说。
“审讯结果和搜查嫌犯租住屋的结果,也证实很多事我们应该想到却没有去想。嫌犯焦化凯在市区没朋友,深居简出,昼伏夜行,从来没去过网吧、ktv和洗浴等娱乐场所,唯一的消遣是看小说,去巷口的书店以每本每天5角的价格租小说看,几乎看遍了书店里的小说。”
“我们没想到,杨勇想到了,所以他来个拾遗补缺,发动社会人员重点排查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外来人员,能想象到他发动的社会人员应该大多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其中不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边-缘-人,本来就住在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客观上也确实比我们有优势。”
人家犯了错误,你公事公办,一点机会都不给。
人家警服被你扒了,却依然当自己是一个警察,老单位遇到一起死亡两人的命案,二话不说主动帮忙,并且帮了大忙。你不仅没一句好话,反而借题发挥,要上纲上线,要处理“泄密”的民警。
周炎越想越窝火,冷不丁来了句:“韩局,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公安工作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公安工作有其特殊性,如果不依靠人民群众,整天想着那些条条框框,工作怎么开展,案件怎么破?”
“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韩局,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杨勇虽然犯了错误,虽然不可能再回到公安队伍,但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同志。”
言外之意很清楚,千错万错,杨勇其实只有一个错,不应该去你韩博要收拾的萍盛集团上班。可人家总得生活,你已经把人家整成那样了,难道还想赶尽杀绝?
周炎有那么点护短,要是杨勇不犯那个原则性错误也值得他护短,语气不加掩饰地充满不满。
韩博意识到在他们心目中自己小鸡肚肠、不近人情,不是一个好领导,在这里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物。
被战友如此误解,韩博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可又不能解释,干脆阴沉着脸说:“既然提到杨勇,如果没记错,他应该还在取保候审期间,还是一个犯罪嫌疑人!”
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同样清楚,一个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怎么能拥有侦查权,给一个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泄露国家机密性质有多么严重。
你跟他讲理,他跟你讲法律法规,这话没法儿往下接了,周炎气得差点要拍桌子。
石友峰可不敢看着两位领导吵起来,不是担心顶头上司会吃亏,而是担心曾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