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税务改革(1/2)
王琼的办法其实就是分化了读书人的阵营,用降低成为小吏标准的形势把占了大部分的秀才拉拢到自己这边,然后又给那些有能力通过科举的读书人一个优待,如此一来,大部分读书人得利,小部分的读书人虽然有所不满,但却已经不成气候了。趣*读/屋 .qudu
打破官吏壁垒的阻力虽然被王琼用巧力打破,但是最后一件却是难倒了所有人,这件事就是扩大户部税务司的职权,将各地的税收从衙门中彻底的剥离出来,只要地方官府不再负责收税,那么也就减少了他们贪污的大半机会,毕竟官场上的灰色收入大半都是来自税收,剩下的虽然还有不少其它的门路,但毕竟只是少数。
不过想要将税收的权利从地方官府手中抢过来,这可是一件牵扯极深的事情,毕竟各地的官府早已经将地方税收做为自己的小金库,现在有人想要把这个小金库抢走,那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一般,所以这项改革一出,立刻遭到几乎所有地方官吏的反对。
其实这些反对的官员也并不全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取私利,有些官员觉得地方税收能够进入官府,并且按照惯例截留一部分,这部分的税收就会成为地方官府的行政资金,日后地方有个什么用钱的地方,也能够方便一些,不需要事事都要向朝廷请示,但现在若是连税收的权力都没有了,他们日后有什么要花钱的地方,都需要向上头请示,这实在太麻烦了。
剥离地方官府税收的权力,这也许是周重改革以来遇到的最大阻力,毕竟所有地方官员都反对,甚至连朝堂上的大臣也不太看好这件事。若是周重强行推行的话,很可能会引起大乱子的,这也让周重为之十分犹豫。
官场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妥协与被妥协的地方,周重在推行改革之初时。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知道自己的设想虽好,但是现实却会让自己的一些设想无法实现。特别是其中牵扯到太多人利益的东西,更是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重与焦芳、王琼等人商议过后,终于对收回地方官府税收权力的改革做了一些修改。
首先税务司的职权还是要扩大的。各个地方都要建立统一的税务机构,由税务司统一管辖,毕竟以前在大明的税收实在是太混乱了,各个地方的苛捐杂税数不胜数,甚至有些地方官员还可以任意增加税收的项目和金额,这不但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同时也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因此成立一个统一的税务部门已经成为大明的当备之急,这点周重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不过在各地的税务机构成立之后,周重不再要求这些税收机构都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而是依然属于各级官府的下属机构。另外税务司收取的税收除了要上交一定的比例外,剩下的就可以做为各级官府的行政资金,只是想要使用这些资金,各级官府都需要提出申请,列出所需要资金的理由和数额,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有地方的监察御史派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些税收不会被乱用。
尽管周重已经退了一步,但是反对这项税务改革的人依然很多,不过这次周重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他以北京、南京和南洋三地为试点,强行将这项改革推行了下去,结果很快就遇到了官场上或明或暗的阻碍,对于这些幕后阻止自己改革的人,周重这次却是下了狠手,当锦衣卫查明了对方的身份,周重用雷霆手段一举抓住了十几个中高级官员,结果这些人除了几个罪行轻一点的被流放外,其它人全都被他一刀斩了。
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对一个国家进行改革,不流血是不可能的,虽然周重在改革之前极力想要避免这种情况,但是他却很快发现,自己的退却只会激发对方的嚣张气焰,只有自己表现出足够的强硬,甚至举起屠刀之时,对方才会老老实实的听自己的话。
也正是周重踏着那些滚滚的人头,终于震慑住了那些反对税务改革的官员,使得北京三地的税务改革进行的十分顺利,等到这三地的改革完成后,三地的官场风气也是为之一清,特别是在税收统一之后,三地的百姓明显感觉身上的负担轻了,商人们也惊喜的发现,自己的货物经过三地时,要缴纳的税收也少了许多,而且也少了地方官府的刁难,这种情况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做梦一般。
有了这北京这三地的成功案例,周重就更加有底气的在全国推广税务改革,大明的税收总的来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农税,第二种是商税,以前大明的农税是最主要的税收,毕竟大明以农立国,对农业征收的税收也很重,而且农户除了负责税收外,每年还有相应的劳役,说白了也就是免费为官府干活,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税收,都要落到农户身上,可以说繁重的税收正是大明百姓贫穷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过在税务改革之后,农户们就不必再向进行服劳役了,每年虽然也要上缴一定的税收,但相对来说却并不多,至于其它杂七杂八的税收,更是完全被免掉,可以说光是一项改革,就让大明的上亿百姓受益,这也使得税务改革得到了大量百姓们的支持。
至于商税的改革则比较复杂,说起来大明的律法规定的商税税率极低,只有二十税一,但这仅仅是表面上,大明各地官府都可以在道路上设立关卡,这些关卡可都是要收税的,而且每过一道关卡,就要收一次的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