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崛起之新中华》

笔趣阁小说网(99dshu.cc)

首页 >> 崛起之新中华 () >> 第十一章,《清朝留学生取缔规则》!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dshu.cc/72222/

第十一章,《清朝留学生取缔规则》!(1/2)

横滨早春的冷寒天气,来得快去的也快,在人不经意间,气候已然是呈现出一种不冷不热的适宜温度来,持续整整一周的樱花绽放日,也是缓缓被埋葬在和风中。

同一时间里,作为依赖清朝四川政府提供助学资金,从而留学日本的胡峰,虽然他已于好几日前取得了毕业学位和烫金证书,但是由于清朝四川政府征调安排的策令未到,胡峰也是只能漫无目的的待在日本,继续浪费时间般的等待时机,重返故土。

反观同样留学日本的二位好友—林觉民、喻培伦;他们由于家境较为富裕,而且还颇有田产,所以也全都是自费出国留学之人。

举个例子,作为福建闽侯人的林觉民,祖父不仅是福建闽侯的最大地主,而且还占据着当今福州最昂贵的豪华地段—三坊七巷;同时家族产业更是绵延于满洲政府控制下的中原地带,财富不可计数。

正因为这种背景情况,林觉民其本人,也是在昨日午间时分,欣欣然惬意的登上渡轮,返回老家福建去也。

而同样作为自费生的喻培伦,尽管家族一直多次发电报来信,希望前者能够尽早回去成家立业,但是胡峰也是看的分明,每一次的催促电报中,喻培伦总是以学业为重为借口,以此长期赖在日本横滨,尽可能的学习同盟会的各种理论,推崇自由平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清末大时代中,能够顺利出国留学的几种人了。

第一种,往往就是胡峰这样家境贫寒、全靠个人毅力努力求学,同时态度又较为开明的年轻人,经济上基本全都依靠清政府援助支持,接着出国留学的方面,也是专注于军事、工业、科学等理工。

一旦顺利学成之后,伴随着清政府的电报调令,这一类的官费生们,也会重返故土,然后接受清政府的人事安排,要么被分配去天津、北京练兵处,要么是各省督练公所任职,又有可能是任教于各省陆军学堂,或是直接被任命成下层新军长官。

第二种,则是像林觉民这种地主官僚,或是家庭环境较好、又有足够财力供养的知识青年,经济上专门由家族资助支援,一般都是来国外开阔视野,以便回去继承产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

当然了,还有一小部分人,也是类似于喻培伦的这种情况,起初纯粹是来外国游学玩乐的,但是由于后来的种种原因,要么是因为国外事物特别吸引人,要么是因为接触到了同盟会等先进革命组织,顿时也是宛如被点燃的干柴烈火般,从此转变的乐不思蜀,不愿再回到清王朝治下。

不过。

就在胡峰平静的等候调令之时,在那遥远而又冰冷的日本东京大森海湾上,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燃烧着自己的生命,迸发出最炙热的火光来!

当时,为了挽回《辛丑条约》签署以后,清政府越来越国衰民穷的下坡路,慈溪太后也是难得开明一次,不仅派出了大量青年留学美国、欧洲和日本学习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等事物,同时允许各地省政府自主资助官费生,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知识,而在这其中,又以留学日本的各地官费生最多。

鉴于签署《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情况,当时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驻华领事,也是发至肺腑的指出二条道路来:“要么进行君主立宪改革,美国可以为清政府培养一批改革人才;要么进行一场大换血、大洗牌的暴力革命,而不出人意料的话,贵国数量众多的留日学生,已经是在准备进行颠覆清朝的武装起义了!”

这番大实话一说出来,那简直还得了?

顿时,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一日,伴随着中下层满清官吏内心诚惶诚恐的上奏,有关于留日学生蓄谋造反的折子,立刻也是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奇快无比的登上了那个暂时不叫故宫,依然唤作清王朝的中枢器官—天子居停的紫禁城。

或者说,是那位被世人尊称为老佛爷的、被光绪强颜欢笑,称作“亲爸爸”,清王朝现今实际掌权人的居所里—宁寿宫!

“老佛爷,这些都是今儿的紧要奏折,还请您过目。”

低眉顺眼的李莲英大太监,一面关照小太监恭敬送上奏折,一面在进了宁寿宫后,立刻按照宫廷内的规矩,满脸堆笑的开始跪下磕头行礼道。

“李谙达,你让人把黄山云雾茶取出来……”

慈溪太后稳然坐于原地,微微撇了撇嘴的开口道。

“报!”

“军机处紧要秘闻,请老佛爷过目定夺!”

突如其来的,一位军机处的满人将领,额头上汗珠多如雨下,一路横冲直撞的滚进宁寿宫前,毕恭毕敬的行礼道。

“呈上来。”

“喳!”

“老佛爷有令,呈上前来!”

刹那之间,李莲英那个破公鸭嗓子的太监声音,随之从宁寿宫内传出。

闻言,原本伺候在宁寿宫前的几位小太监,也是在相互对视几眼,随即有着一个胆子较大的,小心翼翼的走过来,显然是准备取下满人将领手中的军机秘闻折子,送于慈溪太后一览。

其实来说,不怪这些小太监诚惶诚恐,实在是这军机处的规矩,那简直就是大的骇人!

依稀就得签署什么《辛丑条约》之后,好几位略显好奇心的黄门小太监,就是因为在清扫紫禁城内务的时候,不幸多看了一眼军机处的正门,立刻就被当时满肚子气的众多满人军机大臣

状态提示: 第十一章,《清朝留学生取缔规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