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一百四十三章(2/3)
道:“民间有句话叫做文死谏,武死战,本属应当。可惜什么事情但凡跟朝政党争牵扯起来,就变了味儿了。”顿了顿,老圣人又笑道:“昔年南安郡王与老祖宗一同打天下,雄姿英发所向披靡,何等英勇。如今儿孙不宵啊!”
圣人扶着老圣人的胳膊缓缓往前走,没有说话。
老圣人便说道:“朝廷早有削藩之意。现如今南安郡王兵败被俘,那些个文官武将嘴上不说,私底下也必定议论纷纷,都观望着呢。南安郡王虽不成器,其祖上到底是替朝廷建过功的。况且他又是因战被俘……能让他回来就叫他回来罢,总不能叫外头议论朝廷刻薄寡恩。”
反正南安郡王这回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即便是被赎回朝,恐怕也没有颜面再掌西海兵权了。
既然如此,朝廷也用不着把事情做绝了。
圣人闻言沉默了一回,方才问道:“父皇的意思……是想答应和亲?可宫中并无适龄的公主——”
即便是有,他也舍不得拿自己的女儿去填南安郡王的坑。至于效仿汉唐时期随便封个宫女为公主糊弄人的事情,圣人也没想过。盖因自本朝建朝以来,吏治清明,军备强悍,一直效仿前明“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之策,圣人年富力强刚刚继位,更不想因这些微末之事败坏了自己的清名。
要不是南安郡王之事牵扯甚广,圣人恨不得直接摔了那番邦小国递来的国书,钦点兵将挥师西海,直捣其王庭。
太上皇笑眯眯地看了儿子一眼,随口说道:“春寒料峭,这天色瞧着和暖,风地里站久了,还是觉得寒浸浸的。咱们也回去罢。”
圣人见状,心中恍然,遂住口不谈此事。仍旧扶着老圣人回宫歇息。
南安太妃此行入宫并没能见到老圣人,郁郁而返。待家去后也不肯消停,四处登门拜访游说朝中老臣在圣人跟前儿替南安郡王求情。
彼时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番夷小国以此要挟朝廷以公主和亲之事早已闹得人尽皆知。满长安城内沸沸扬扬,尤其是家有适龄女孩儿的皇亲国戚,更是如临大敌。生怕朝廷会为了赎回南安郡王而牺牲了他们家的闺女。因此频频入宫觐见,当着老圣人、圣人并几位太妃太嫔、皇后妃嫔的面儿,话里话外的打听圣意。其中以忠康亲王最为忐忑。他刚因着朝廷册封郡主一事跟圣人老圣人闹了一回,这会子偏又出了番邦小国意欲求娶公主和亲的。
明眼人都知道圣人雄才大略,决计不肯向番邦小国忍气吞声。即便这会子碍于南安郡王的安危而忍一时之气,过后也必定要找补回来的。到那时嫁到藩国的公主的下场可想而知。
忠康亲王为人清高自傲,但是对待家小却向来爱如珍宝。他生怕圣人会以此事拿捏为难他,登时寝食难安。左思右想,还是带着妻女入宫给老圣人请安,这回倒是没忘了跟圣人站在一边儿,言之凿凿的主张出兵扬威,要给那夜郎自大的番邦小国一个教训。
话锋一转又口口声声地提及“解铃还许系铃人”,明里暗里的表示就算朝廷有和亲之意,也不用把视线放在公主和拥有皇室血脉的郡主的身上。至少南安郡王府自家就有适龄的姑娘……
太上皇和当今看着忠康亲王一副“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无赖模样,登时就有些忍俊不住。
当今也觉得无奈。他虽不喜忠康亲王,但是自问对几个侄子侄女儿还是一视同仁的。更不会做出牺牲自家侄女儿和亲来换取南安郡王性命之事。
他这些个皇叔皇弟皇姐皇妹们,还真是杞人忧天。
不过眼见长安城内众皇亲贵族们皆是人心惶惶,圣人少不得当着众人的面儿,表明自己着实没有以皇室公主郡主和亲之意。
圣人金口玉言,众人自然放了心。消息传到宫外以后,很快便听闻南安太妃有认义女之意。
这会子不年不节的认什么义女,南安太妃此举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南安郡王好歹是朝廷四大异姓王之一,就连圣人都不敢直言不顾南安郡王的性命安危挥师西海,众人自然更不好多言。
不过南安郡王府明明有适龄的女儿却不肯出面和亲,又舍不得南安郡王的性命意欲叫别家的女孩儿顶替,这一番作为着实不是仁义之举,难免惹人非议。
然而这会子南安郡王府早已是焦头烂额,倒是顾不得这些流言纷纷了。
消息传到尤家的时候,尤三姐儿也是大为震惊。她记得在原著中虽有南安郡王兵败被俘,探春被南安太妃认为义女和亲出嫁的情节,却已经是在故事的最后了。可现在却突然提前了好些年……
尤三姐儿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圣人登基后产生的蝴蝶效应。
不过这会子荣国府的贾探春还没及笄,想必南安太妃不会凶残到认一个没及笄的小姑娘为义女,让她代替自己的女儿去和亲。贾政夫妇就算再是冷情冷性,只怕也做不出这样令人诟病之事。
但就算不是贾探春,也会有张探春,赵探春。这时间最不缺的就是卖女求荣的父母,以及红颜薄命的女儿。
“……这也真是造了孽了。你说男人在外头打了败仗,跟女儿家有什么干系?偏偏要拿妙龄女儿出去和亲换人。这不就是擎等着送死呢吗?”陈氏一壁收拾着宝哥儿的小衣裳,一壁跟尤三姐儿叨叨。
她也是生儿育女的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苦楚。民间嫁女,便是嫁到外省都觉得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