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江上冬捕(上)(3/4)
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中间夹杂着灰绿色。灰色的是落叶的树木,深绿的则是针叶林。冬天的北方小城有着其他季节所没有的韵味。一路上,从来没有见过铃铛的王猛一边开车一边问个不停,好在车上的人除了陈风,其他人都见过这种特殊的捕鱼方式,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让王猛和陈风对铃铛有了大概的认识。
说起铃铛,这可是赫哲族渔民发明的一种极为独特的捕鱼方式。每年冬天,江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赫哲渔民就会选择一块平坦的冰面,在上面建造一个四五平方米左右的木板房子。
房子建好后,先用木杆在刨开的一排横向“冰眼”里插上一排栅栏,然后在木板房内刨一个一米多见方的“冰眼”,将一种张着口的索放进江水里,绳连着木板房内支架上的一串小铃铛,如果被栅栏截住的鱼钻进了张着口的索,绳上的铃铛会马上响起,捕鱼人就可以收紧绳了。
铃铛非常有特点,和其他用来捕鱼的很不一样,它长宽各约七八米,口有房门大小,上有锁口绳,固定在一根约五米长的棍上,棍的一端从小板房顶伸出。内系有多根碰绳,碰绳另一端与外面的铃铛相连。
不过因当地天冷,刨好的冰窟窿会经常冻结,所以放铃铛必须要求捕鱼人一天24小时都不能离开,需要经常的清理“冰眼”上的冰,使他不至于冻住。这也是搭建一个小木房的原因。
但是,因为这种捕捞方式消耗的人力太大,而且又经常会损坏,虽然捕到的鱼数量要比挂、斗斗钩等方式多一些,不过已经很少有人采用了。
因为路上积雪很厚,车子又没有带防滑链,所以不敢开得太快,等到了街津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半了,50多公里的路跑了1个半小时。
大伯他们下的地点就在街津山脚下的黑龙江边。和村里人打听了一下道路,热情的赫哲族很详细地像大家指点了一翻。
顺着大坝的缓坡,吉普车直接开到了江边。
江边的积雪已经很硬,很厚了,车子走在上面如同在砂石路上奔跑一样,绕过山坳,不远处江面上出现了几个木制的小房子,其中一个房子旁边停着一辆吉普车,知道大伯和三叔四叔是开着吉普车来的,所以那里一定是大伯下铃铛的地方。
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在空旷的黑龙江上传得很远,木房子里纷纷走出打鱼的人来,大家都很奇怪,这两辆车来这里干什么。
吉普车很快就来到了大伯他们的房子旁边,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大伯和三叔,四叔还有另外几个人从房子里走了出来,看着缓缓而来的吉普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等车停稳,陈雨就打开车门从车上跳了下来喊了声大伯,跑了过去。
“是大雨啊,你们怎么来了?”大伯有些奇怪地问了一句陈雨。
“听大娘说你们在这儿打鱼呢,所以就跑来看看,这么冷的天费这劲干什么,又不是非吃新鲜的江鱼不可。”陈雨说。
“好久没打鱼了,来这里打两天,过过瘾。”大伯说。
“怎么样,这两天收获如何?”陈雨问了一句。
“不算太好,现在江里鱼可比从前少多了,两天才打了几十斤,而且都是小鱼,这边污染的越来越厉害了,鱼都跑到人家老毛子那边去了。”大伯看了看对岸,长叹了口气。
这时,轩辕勇等人也纷纷从车上下来了,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人,江面上顿时热闹起来了。
第一次看见铃铛的高明等人自然心中充满了好奇,下车后和大伯还有两位叔叔见过面后就进了小房子,和铃铛来了个近距离的接触。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之前下的挂子该收了,不知道这次怎么样,但愿你们来了能带点好运气来,走一起去看看。”三叔从拿起了长长的冰钏子冲着陈雨说。
“好啊,走去看看。”陈雨回答。
“什么是下挂子啊?”刚刚从木板房里走出来的高明小声地问了一下身边的陈雨。
“想知道吗,想知道就拿着冰钏子。”陈雨一指不远处地上的另一把冰钏子说。
高明急忙弯下腰拿起了长长的粗钢筋制成的锋利的冰钏子。
“三叔,我们来的,这打下手的活就不需要你们出面了,你指挥就行了。”另一边张小南早已经从三叔手里接过了冰钏子。
轩辕勇这群从小在江边长大的孩子可以说对于这一切都是很熟悉了,不需要别人指挥,早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跟着三叔向着江中心走了过去。
很多人都见过夏天在江上下捕鱼,可是冬天在江上,脚下是一米多厚的冰层,用什么方法下,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如何下,陈雨还是知道一些的,虽然没经历过几次,但他知道下的关键是放水线绳。和其他季节下不一样,冬天下要根据挂的长度和水流的方向先确定好下的位置。一般要选择逆流的方向,这样放水线绳时,比较容易钩住。
而冬天在冰上下挂子最累的要是打冰眼,一副三十米长的挂,需要用冰钏子打5个冰眼。往往一个冰眼就需要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才能打出来,冰眼与冰眼相距七八米。
冰眼打好后,开始放水线绳,放水线绳必须是两人,一人拿穿杆子,一人拿水线绳,两个人必须有着默契的配合,有着多年的经验。因为放水线绳是冬捕中技术性最强的一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水线绳放好后,将一端与挂连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