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旗门》

笔趣阁小说网(99dshu.cc)

首页 >> 旗门 () >> 第十五章 黄巾宫移魂殿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dshu.cc/61293/

第十五章 黄巾宫移魂殿(2/3)

佛是在叹息一般。

棺道,也就是所谓的“棺中有棺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年间,墓葬的主人为了防止盗墓贼因贪财而破坏风水,其往往将陵室设置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以辨别。杜言年轻学艺时,第一次出手便几乎着了道,不过不是这种“棺中有棺局”。那次,师父为了锻炼他,放他一个人摸进了一个晋代士族领的陵墓之中。陵墓里曲折幽回,机关重重,杜言几乎是九死一生,终于找到了陵室。看到整个陵室的布局,以及棺柩中尸身的服饰,还有那些名贵的陪葬,他判定这便是墓主无疑了。

杜言的师父其实一直在暗中跟随保护着他,等到杜言准备将陵室一摸而空的时候,杜言的师父现身出来,告诉他这个陵室是假的。杜言不服,因为从各方面来看,无论是陵室的位置,还是陪葬的物,都符合墓主人的身份条件,而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陵室中还有墓主人妻妾的陵位,以及不少陪葬的丫环、仆从的尸骨。这个墓室确实如杜言所言,陵室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结构,正中是座凸起来的石台子,棺柩大头的前板紧靠墓壁,两边则是数具小一点的棺柩,里面分别是女性的尸骨,棺柩前的地面上,或趴或躺着数十具尸骨,姿势都显得很古怪别扭,显然是陪葬的佣人。

杜言的师父却当场将他训斥了一顿,并示意他注意墓主棺柩后的墓壁。对于这一面的墓壁,杜言其实已经做了探查,那显然是一道厚厚的岩壁,不可能再有什么通道或墓**了。但杜言的师父真正要他看的却是棺柩所抵的墓壁上方。杜言这才现,壁顶和墓壁的交界处并非是一个九十度的直角,而是弯了道圆弧下来。杜言此时才意识到,玄机应该就在这一道圆弧之中了。

在师父的指示下,杜言爬上墓壁,根本不用再去丈量,棺柩大头前板正对的位置,就应该是秘密的所在。当他用五根钉魂钉打开后,差点儿被吓得掉了下来,原来打开的地方,没有通道也没有密室,墓主人的真正陵室,竟然只是个弧形小洞**,一具骷髅蜷缩在其中。

师父指给杜言说,陵墓中除了棺柩中的尸骸,其他的都是真的,两边墓主妻妾陪葬的尸骨,甚至包括尸骨上所佩带的各种饰,以及证实墓主身份的印玉,无不都是属于墓主的。只不过真正墓主人的尸骸却葬在了棺柩**位的正上方,这个**就叫做“脚踏云莲局”。

所谓的“脚踏云莲局”,便是指真正墓主人的尸骸一定要在替身尸骨的头顶上方。而那个替身也不是随便就找来的,他必须要与墓主人的生辰八字中的四字对冲、四字相合,这样才能使墓主人在这个局中,借助替身的冲合命局,一方面压制住替身的对冲,一方面吸取替身的相合,同时又能够得龙脉之气,从而“脚踏云莲”,平步青云之上。

“脚踏云莲”与“棺中有棺”并称为风水中的两大奇局,一阴一阳,一破一立。

相比之下,“棺中有棺”看似简单易懂,事实上,绝不是简单地将墓主人的真正陵室移到棺柩的下面。其诡异之处在于,躺在棺中的往往就是墓**主人,并且留出破绽,如果有盗墓将棺柩移开,就会现出一个坑**……杜言的师父当时非常慎重地告诫他,一般来说,一旦出现坑**,盗墓人必然认定下面会隐藏着更大的秘密和财宝,也就往往会忘记其背后的凶险。因此,杜言的师父一再叮嘱,如果以后再遇到“脚踏云莲”或类似的布局,可以出手;如果遇到棺道,千万不要轻易下去。棺道,便是“棺中有棺局”下面的坑道。

杜言的动作显得缓慢而凝重,他将背包取下放在地上,伸手在里面翻找了一阵,拿出一捆半米多长的方形桃木棍来,几经组装,便在棺柩上方搭成了一个房屋架构。他再次伸手入包,还没等罗建阳看清拿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就见杜言猛然一甩手,一道暗黄色的影子飞向了夏师父,只听杜言说道:“夏师父,想必识得杜某的这雕虫小技?”

夏师父出手接住一端,原来是一卷黄绫,“黄巾宫移魂殿!杜先生好大的手笔啊,这等术法倘若被称为雕虫小技,那杜先生也未免太过自谦了。”

“只怕还是难入夏师父的法眼。”口中说着,杜言与夏师父两人同时移步,各自走到棺柩的两端,抖手一振,“噗”的一声轻响,那卷黄绫轻飘飘地落下,搭在横竿之上,向下滑落,顿时一座黄色的架梁屋形便出现了,正好将卢知府的棺柩严严实实地裹在其中,不多一尺,也不少一寸,仿佛是杜言早已事先量了尺寸并精心提前准备好了似的。

“黄巾宫移魂殿”是杜言师门中秘传的一种术法,也是他的压箱底功夫,是轻易不会亮出来的,只有遇到帝王级别的陵墓需要移动尸骸时,才肯拿来一用。最重要的原因是,帝王毕竟是九五之尊,他所相中的**位,灵气自然也是尊崇无比,尸骸安位后,是绝不能随便移动的,否则会引龙脉之气的震动,所以要用到“黄巾宫移魂殿”,而这门术法最初是出自西藏密宗中的密法。

藏地有许多觅地独自苦修之人,其中一些高僧有着很高深的功德。这些高功大德之人坐化后,由于藏地极贫,山势混乱,条件有限,最后只能用木棍和黄绫搭成简易的墓**。此法流入到中土后,被皇家采用,即当移送皇帝的棺柩到皇陵时,便将黄绫搭在龙棺之上,“黄巾宫移魂殿”由此得名。

而此时,杜言

状态提示: 第十五章 黄巾宫移魂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