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尾声:十年后(1/3)
尾声:十年后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传出让向往大学的人和想摆脱困境的人高兴,让多的人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许多变化即将开始
李轼他们都很兴奋,在茶馆里议论起来,共同的一个想法就是熬到头省招生简章出来后,却让他们非常失望,空欢喜一场,他们都没有报考资格
方二很生气,把茶碗往桌上一放,大发牢骚:“还是一帮球官僚脑壳还是很僵化上头都放开了,下头还不放开”
杨建国今天也没有心思下棋,他也端着茶碗到李轼这一桌来摆龙门阵一听方二的话,就跟他开玩笑说:
“方二,你尽想好事让你下乡,你装病不去,现在恢复高考,你想去哪有这种好事,甘蔗只有一头甜”
“装病咋了?我就是不愿意去不装点病,把我整成坏人,哪个受得了?这些年我下乡的同学招工出来,我从不羡慕,那是他们在农村修炼的结果或说补偿再说从道理上讲,其他没下乡的在职人员都可以考,凭啥不让我参加考试?”方二也笑嘻嘻地回答,然后又转向李轼,“李轼,你说对”
“当然对不让我们考一点道理都没得不过,方二你不用着急,有了初一,就会有初二今年不行,说不定明年机会就来了你想,10年浩劫积重难返,有多少大事需要上层料理,‘文革’刚结束一年就恢复了停止多年的高考,已是很不容易中国人信奉随大流,多数人都走了下乡的路政策首先得顾忌这大头,没下乡的毕竟是极少数,算是小小头,让你多等等,也不为过”李轼回答对省招生简章,他心里也很不了然,却相信一旦坚冰解冻,一江春水就会汪洋恣肆,哪个也拦不住
“李轼说得对,明年肯定会有机会的你们看过去被打倒的那些官儿,现在都一个一个地爬起来政策肯定还会进一步放开,旧东西要恢复,东西也会出现的不然还改革个啥工农兵大学生已经停止招生,说明那种方法不行高考改革只是开头,很多东西都会有变化的”吴能的声音很平静,似乎已经看到一年后的情景但那平静后面的喜悦心情,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
李轼晓得吴能的家族在北京、上海、海外都有很多亲戚他有多的信息渠道,说的话应该是有依据的
“当初我老爹以为我下乡了,表现好就能调回城,现在也不相信了我在农村9年,招工招兵从来都轮不上赶上过几次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生产队推荐时还有我,到大队到公社推荐的时候就没有我,都是球走后门的有些人是被推荐了,到最后也仍然是当分母的命,最终走成的都是有权或有关系的人跟老子不改就没平头百姓的活路”杨建国说一晃他已经下乡10个年头,此中味道,他最清楚
***
吴能的话说对了1978年的省招生简章专门有一条规定,因病未下乡或因病返城的知青,若体检后医生认为病好了,可以报考而既没下乡又无手续的知青,没有被提及,明摆着这种人没资格参加考试这一来,大家的心里都踏实了,资格有了,他们都不担心考试的事
他们也注意到招生简章中有一条,对25周岁以上考生的报考志愿已有所限制这意味着所有老三届的考生都属于此列,意味着明年的年龄要求还可能收紧那就是说今年可能是他们参加高考的唯一机会
几个人聚在江边,方二说:“我看过去年的考题,没啥难度今年是全国统一出题,就算再难点,也难不到哪里去我就等着进大学了”
李轼想到钟益生,几年不见,不晓得他是否参加高考他对吴能说:
“老吴,当初要不是钟益生劝我们办病残手续,现在还是不让考”
吴能说:“这就对了,符合体制的要求,就让你考,这既是体制的坚持,也是体制做出的让步这个群体也必须向体制让步,得把自己弄来符合体制的要求,哪怕是装病你得有手续,是体制认同的,没有的就不能考”
李轼一笑说:“老吴,啥事到你嘴里都成了理论,整得一条一条的我看简单,就一条,社会总要进步的就像这金沙江的水,长流不息,越流越远,也好,滩也好,山也好,峡也好,都挡不住它”
“我看还是建国去年的话说得明了,不改就没有老百姓的出路”方二说
李轼在心里想,改革开放让中国从禁锢和封闭中走出来,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家根本性的进步民心所向,改革开放还会往前走
***
钟益生带着老婆儿子回来探亲大家一看,原来他的老婆就是袁敏,她跟李轼他们是小学同学,跟吴能方二他们在“文革”中也认识袁敏上山下乡时没有去后来钟益生去渡口工作后,袁敏和他谈上朋友,两年后也过去参加工作,也是以照顾家属的名义
方二故意拉下脸说:“钟益生,你这小子,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啊娃儿都这样大了,也不先打个招呼,跟老子不够朋友嘛”
杨建国一笑,为钟益生解围说:“城圈圈太小,转来转去都是熟人”
“建国,真应了你这句话方二,你少说我,我听袁敏说,你跟小马好上了我没说错?”
“大男大女了,还说啥”
“方二,你们总算熬出来了”
“咋样,这就叫逆境出人才嘛”
“算了,方二,你还是豪气不减当年,敢夸口胡子都一大把了,还人才要我说,这种逆境还是少来点好逆境能出几个人才啊,相反是毁掉了数不清的人才我们无非是运气好点罢,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