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闹剧一场 唱京歌(1/2)
第三十五章:闹剧一场
二、唱京歌
那时流行唱革命样板戏
坊间无论是大人还是娃儿都能哼两句成调或不成调的样板戏,因为除此之外,没得可哼的了老百姓是图鲜随口哼哼,可以即兴而来,也可即兴而止因为唱的水平都很低,所以坊间不说唱“京戏”,却幽默地说是唱“京歌”
对公家来说,演唱革命样板戏,已经成了一种政治任务所以不少单位为此还成立有宣传队曾小玲有一付好嗓子,能唱得很高,所以也在厂宣传队里混厂里的青工不叫她“小玲”,改叫她为“百灵”
曾小玲不仅嗓音高,也敢于唱保管室通常没人,她上班没事时,就唱上几句,最喜欢唱李铁梅的那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宗陵认为唱得好,说这小妹娃声音亮,像阳雀一样,最后这一句特别有精神他问李轼:“声音这样高,肯定是学过的,对哇?”
李轼不晓得曾小玲以前是否在学校宣传队混过,但晓得她如今在厂宣传队里扮演李铁梅
有一次曾小玲兴冲冲地对他说:“我们下午排练《红灯记》,我演李铁梅,你来看看,咋样?”李轼心想市里正规剧团的演出也不过尔尔,你们一个厂的宣传队那几号人能蹦跳出啥花样,能有啥看头?嘴里就推说:“我得干活路,等你们正式演出再看”
当时,曾小玲脸上还露出不高兴的神情,觉得李轼是小看她
今天听到宗陵问他,也不愿意论其长短,说我一窍不通,你们还是问张二胡,他是行家那时,张二胡到工地来已经有二三个月,跟大家也混熟了
之前,王有才对绿麻雀唱的就很不以为然,说跟老子唱得假声假气的啥子百灵,不就是叽叽喳喳吗,我看就像一只麻雀因曾小玲常穿一件绿呢大衣,王有才就叫她绿麻雀,大家当面叫保管员,背后也跟着叫绿麻雀
今天,一听宗陵又在夸绿麻雀,王有才心中有点不了然,就问张二胡:
“张二胡,你是从剧团出来的,专业出身你说,她绿麻雀唱得咋样?”
“我也不是唱歌的,俗话讲隔行如隔山我不是专业搞声乐的,我评判不了”
“你张二胡还谦逊上了你老兄至少是剧团的,就算你不是唱戏的,天天听也听成专家了,还有啥子弄不清的”宗陵在一旁心想,你一个拉二胡的,当然不懂人家唱戏的,所以不阴不阳地接了一句
“宗陵,天天听就能成专家?你不是天天听绿麻雀叫唤嘛,跟老子你咋个没成专家?张二胡人家就是专家张二胡,你不要听宗陵乱说,他就是自己不行,还不服别人别理他,你说你的”王有才很烦宗陵的插话,毫不客气地嘲讽他
张二胡淡淡一笑说:“老王,这些事你们是外行,我也不是内行,管它做啥子用你老王的话说是又不挡你财路,管她唱得咋样”
王有才却很执着,非要张二胡说个一二三他觉得张二胡的话能证明自己说得对张二胡拗他不过,说:
“唱戏的人讲究童子功小姑娘声音条件还马虎,可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哼两句样板戏也要得,要没学习环境,走不了多远话说回来,反正也不是搞专业的,业余演出,也就无所谓好坏,能应应景就行不就是唱京歌嘛”
王有才听得倒懂不懂的,大致明白张二胡的意思是说绿麻雀水平一般于是得意地说:“对头嘛,这跟我说的意思差不多她跟老子就是不行嘛”
张二胡还是那样淡淡一笑,没再说啥因为他心里明白,不要说是一般单位的宣传队,就是专业的剧团,演样板戏也都主要是一种政治任务没有人把它当成是一种纯文娱演出,要求不在艺术水准上
那天正在干活路时,原本下着小雨的天,午后忽然下大,成了中雨,于是十几个人一窝蜂涌进工棚里歇着大家倒不怕衣服淋湿,差不多都是光膀子,而是路太滑,不好走刚开始,老黄牛自己一个人光着一个脊背,还在雨中接着干,后来河坎上的路实在不好走,也进工棚抽烟了
大家一边抽烟一边摆龙门阵,不晓得哪个开的头,摆起样板戏
宗陵说:“《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好看,我看过另外几个就不行哇,乱球扯”
王有才嘴里叼着烟说:“我就觉得那里面的坏人演得像,你看胡传魁、刁德一抽烟那个姿势就很像坏人,还有座山雕演得多好咋个李玉和、郭建光那些正面人物反而不行,一上来就往中间一站,比比划划,装模作样的,一看就让人好笑张二胡,你们不也是排演过嘛,咋个回事?”
“哪个说正面人物就演不好哇?那阿庆嫂不就是正面人物,演得多好哇”没等张二胡回答,宗陵倒先接上话在宗陵看来,王有才字都不认几个,哪里搞得清啥子算好啥子算坏
“老王你不晓得那叫三突出的方法,要的就是那个效果,也算是样板戏的一个特点你问咋个回事?简单得很嘛,上头要求那样演,觉得那样好,不在乎你老百姓觉得是好是坏”张二胡又是淡淡一笑
张二胡坐在工棚边上,他不抽烟,怕呛,想离抽烟的人远点他离开剧团有半年了,到工地快三个月,刚离开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