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奇迹终结?(1/2)
英国媒体或许为了烘托《皇家赌场》的影响力,会将米高梅近些年的不如意公之于众,但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接连推出《坏老师》《歌舞青春》《魔力麦克》,全球揽获10亿票房的米高梅,给人的印象已经不再是那个衰败的电影王国了。
《好莱坞报道》对《皇家赌场》的报导,可能相当具有代表性,也体现了大西洋两岸的差别。
“詹姆斯.邦德又来了!《皇家赌场》17日在美国、英国,台湾等多地上映,美国首日凭借3400块银幕获得1480万票房,表现平平。而在英国,《皇家赌场》则拿下了新的首日票房纪录。这个隶属于米高梅的经典系列,也许是旧米高梅时代留下的最具代表性的遗产。然而即便如此,选择丹尼尔.克雷格出演新的邦德,似乎也有区别此前的007特工的意味。今年暑期档,米高梅史无前例的成功,意味着丹尼尔.桑德勒治下的新米高梅,将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色彩,而不再仅仅依赖过去的荣光,《007》依旧受人欢迎,但米高梅受欢迎的作品,已经不再只有《007》了!”
很多媒体在报道《皇家赌场》的时候,也没有忘记dd影业发行的新作——《一往无前》,双方尽管都属于丹尼尔投资的作品,却并不属于同一个公司品牌——米高梅和dd影业仍然看不出区别来,这似乎让不少人为丹尼尔感到忧虑。
“也许丹尼尔应该从米拉麦克斯那里吸取一些教训,本部和旗下子公司总会有难以融洽的时候,尤其是dd影业远不如米高梅知名,尽管近年以来,dd影业的成绩比米高梅要好得多,可是不论是dd和米高梅的员工,还是外界其他人,并不会因此就认为dd影业理所当然能够压住米高梅影业,因此随着米高梅的成功。dd本部和米高梅之间的矛盾有可能重演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之间问题。”
——《芝加哥太阳时报》。
但并非大家都赞同《太阳时报》的观点,《华盛顿邮报》就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dd和米高梅,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这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么?当然。他们同属一个老板,却独立制作发行电影作品。那么它们的不同之处呢?是的,重要的是它们的不同之处,米拉麦克斯的核心并非迪士尼影业的ceo,也并非迪士尼集团的ceo。而是韦恩斯坦兄弟,所以本部和米拉麦克斯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不得不去其一以协调双方的关系。可是dd影业和米高梅则并非如此,它们拥有共同的核心人物——丹尼尔.桑德勒。
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歌舞青春》《魔力麦克》这些米高梅今天的大火影片,还是新《007》的邦德人选,乃至明年初推出的文艺片《黑天鹅》,都来自于丹尼尔.桑德勒的意志,他一手推动米高梅获得新生,并塑造了米高梅新的方向。至于dd影业。哪怕丹尼尔在避免取代ceo的职能,可是谁都知道,dd影业说话最有用的还是丹尼尔.桑德勒。
不论从资本,领导力,还是核心竞争力,丹尼尔都足以对dd影业和米高梅进行充分的控制——这足以避免双方出现内耗的行为。
考虑到丹尼尔在ube等公司上的投资策略,他应该是倾向于将各家公司独立运营,而不是结成一个利益集团——那样会损害每个公司的创新力,以及领导层凝聚公司的战斗力。
至少现在看来,这个策略还没有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dd影业和米高梅影业会重蹈迪士尼的覆辙。”
继暑期档之后。dd影业和米高梅在感恩节档期将连续推出《007:大战皇家赌场》《一往无前》和《电锯惊魂3》三部作品,《一往无前》更是只比《皇家赌场》晚一天,《电锯惊魂3》也只在10天之后的27号上线。
这个排期,多少让人有些困惑——好莱坞只有这么几个档期。大制片厂每年都有数十部面世,出现自己打自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通常重点影片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推出的,一方面是宣传发行的压力,很难在满足效果的前提下完成多部大片的上映工作,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害怕彼此竞争。大盘的上限是可以预期的,和别的公司竞争,输赢都是必须接受的结果。可是跟自己的电影竞争,不论输赢,自己都是输家。
可是对dd和米高梅来说,《皇家赌场》是理所当然的大片——迄今为止,除了正在拍摄的《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和只有三分之一投资权的《加勒比海盗》,丹尼尔还未曾投资过比《皇家赌场》更高成本的作品。可是《一往无前》作为冲奥大片,丹尼尔的冲奥之作历来票房不会低,哪怕是最低的《钢琴师》,在全球也拿下超过一亿票房,所以同样也应该是重点项目。至于《电锯惊魂》这一dd影业最先开发出的恐怖系列,前两部都在北美为dd拿下超过一亿的票房,利润率之高让人羡慕不已。
现在,丹尼尔将它们全都放到并不算特别热门的感恩节档期,最大的可能,是受到了一些挤压。
定档期并不是随心所以的事情,dd影业异军突起,受到一点暗算再正常不过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并非是丹尼尔一心要把自己的电影都挤在一起——只不过经过一些调整,彼此影响并不会太大罢了。
《一往无前》18日上映,只有2900块银幕开画,单日票房更是只有895万——这还是周六的成绩,无数人大跌眼镜。
福克斯的比尔就是其中一个——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