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新的期待 [vip](1/2)
其实,不用杨寰宇提要求,图哈切夫斯基自己就要对这一次的战役做总结和检讨。虽然图哈切夫斯基创立了大纵深战术,可先这样拥有大规模的机动兵团作战,对他来讲同样是首次。尽管上一次依托铁路线的便利,他也率部强行突袭,一直打到了秋明,可当时他的部队机动几乎完全是靠铁路完成的。因为他对铁路线的依赖太严重,当时虽然突袭进行的很顺利,事后却不得不撤兵,因为只要铁路线出了问题,他在前线的大军马上就会成为孤军。
但这一次不同,几乎全机械化的装甲部队铺开的战线,不再有上一次那样的后顾之忧,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不是苏俄的步兵能跟得上的。加上装甲防护能力出众,常规的步兵轻武器几乎无法对他产生伤害,相反,装甲部队的火力输出,对苏俄步兵的伤害却是近乎毁灭性的。
可惜的是图哈切夫斯基现在是真没时间来安排战役讲评。突破苏俄鄂毕河防线的战役虽然暂告一个段落,但善后的事情却千头万绪。一方面,战场面积广大,到处流散的苏俄溃兵需要清剿集中,各个关键节点上需要派兵驻守,修筑防御工事。新占领区里的平民要进行甄别和安置,在额尔齐斯河的苏俄二线防线上,也要设立监视点和观察哨,监控苏俄军队的动向,为接下来的战斗做规划和准备。大战后的各支部队也需要安排警戒和轮番的休整,补充兵员和辎重,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特别是天气渐暖,战场上大量的尸体需要及时甄别和掩埋,加上双方十数万的伤兵的安置。虽然有大量的参谋人员和各种辅助军官各司其职,但仅仅是督促检查工作就让图哈切夫斯基忙的脚不沾地。
华夏志愿军俄罗斯复**联军司令部里,几个华夏将军们却很自觉的聚在一起讨论。在座的清一色全部是中将,不过他们的军衔挂的不是华夏国防军,而是俄罗斯复**的军衔。志愿军副总司令朱德中将,库伦警备区参谋长兼志愿军参谋长胡若愚中将、志愿军第一集团军司令于学忠中将、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兼装甲第三军军长许康中将,第二集团军司令桂永清中将、第二集团军参谋长兼装甲第七军军长顾祝同中将,第三集团军司令杨虎城中将以及第三集团军参谋长薛岳中将等全体在座。由于他们所有人都不懂俄语,所以这次讨论没有俄国方面的将领参加。
实际上,在座的将军们,朱德是因为图哈切夫斯基举办高级将领讲座时,还没有加入国防军,所以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全都听过图哈切夫斯基讲授大纵深作战的要点,可听讲是一回事,实际参与又是另一回事。结合战报以及自己的经历,无疑使他们对大纵深作战这一战法的理解更直观和透彻。
“在战役发起时,我们的辎重部队能够携带的补给量还太少,两个基数的弹药和燃料,使得第一梯队的进攻在纵深三百公里的位置上不得不停下来。如果能再多带一个基数,我觉得突破四百公里,打穿科切尼奥沃直至鄂木斯克的纵深防御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当时苏俄军队已经处于完全的混乱状态,基本上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可惜啊,功亏一篑。在等待第二梯队上来的空挡里,让他们得以从容撤退。不然的话,战果还会更大一些。”兼任志愿军参谋长的胡若愚非常感慨,他这个参谋长在整个战役的准备到实施,完全没有插手。事实上他想插手也插不进去,因为作战计划在战前早已经拟定完毕,他能做的就是按照计划,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不是我们行动慢,铁路运力跟不上啊。一列火车最多只能装载两个团的装备和人员,还不包括辎重,仅仅我们的第七军就需要近十列火车,战役开始前,我们装载好的部队才两个师,能在十六个小时里顶上来,已经是极限了。”第二集团军司令桂永清带着郁闷的抱怨。他的部队在接手第一集团的突破任务后,一路过去,就没捞到什么战打,只遇到一些零星的抵抗,多数都是些冷枪冷炮的袭击。到达预定地点向两翼包抄的时候,又让复**的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抢了先,他不得已,只能按照计划停下来组织防御,防备苏俄军队的反扑,为复**的部队打掩护。
“我做预备队,才什么都没捞到,你就别抱怨了,再怎么说,也比我好点。”听到桂永清的抱怨,杨虎城不乐意了。三个集团军里,他的部队配备的装甲部队最少,还被图哈切夫斯基制定为总预备队。知道战斗结束也没接到出击的命令。
听着别人热烈的讨论,朱德却默默的没有出声。就任眼下这个职务,他的心里在开始的时候是有抵触的。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曾经与苏俄站在同一个阵线里。而现在他的职务却是与他心里曾经的偶像进行作战。说实在的,在一开始他都有辞去军职的打算。但最终让他就任的原因,是杨寰宇告诉他,他的职务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他需要做的就是现场的观察,作战的指挥有图哈切夫斯基承担。
虽然杨寰宇与他的谈话语气很轻松,但他还是感觉到了杨寰宇话语里对苏俄军队的蔑视和不屑一顾。这反而勾起了他的好奇心!难道苏俄军队就真的不堪一击?要是这样的话,高尔察克的军队也不应该和苏俄对峙这几年,要说的话,早就打过去了。难道是因为华夏军队的参与吗?想想高尔察克为了换取华夏出兵,给予华夏的条件,他按捺下了把这个情报通报给苏俄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