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师范兴起官渡之战(1/2)
因为大家投票了,所以我尽力码了第二更!两更合计六千字送上!
若是还满意,鲜花什么的,还望不吝!谢谢!以后都会尽力两更的!
……………………………………分割线…………………………………………
自193年接到任务,转眼已经过了六年。
华夏第一所师范大学,最终还是建立了。地址自然还是在遵义县,而名字叫做华夏师范大学,由华夏书院和南阳郡府合作开办。
这是一所占地百亩,涵盖士农工商四大领域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为了更好的让在校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更是和遵义县的其他书院进行沟通,允许每年让其大四学生,前往各个书院实验教学三个月。
因为这三个月的工钱是其他教师的三分之一,所以各个书院自然很欢迎。
而师范大学本身,也建立了一所师范大学附属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短期培训班的那些启蒙教师们,有一个练习的机会。
当然,启蒙教师们毕竟都是新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不能和那些大派书院相比。但是就读此蒙学的学生学杂费全免,仅仅象征性收取一些食宿费,因此也有不少农村家庭,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就读。
因为有附属蒙学的存在,所以华夏书院自此不再对外招收启蒙期的学生。但是对外声明,在附属蒙学毕业的学生,华夏书院会优先录取。
此政策一出,自然有不少家长抱怨。只是蒙学这玩意,随着如今各种书籍的面世,很多世家完全有能力自己培养,故而对蒙学的重视也就降低了许多。
那些来自农村的父母,则是看重华夏师范大学,乃是华夏书院的下属产业,所以也相信这里的教学质量,再加上这里收费低廉,更有助学资金的帮助,所以才有这样的盛况。
建设华夏师范大学,足足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自开业以来,培养了两批蒙学毕业生(采用五年学期毕业制度),合计一千二百多人;专科短期蒙学教师四批(采用两年制速成培训制度),合计五百余人;正规多专业教师(采用四年制自选专业培训制度)三批,合计一千零三十三人。
培训出来的学生,大部分被华夏各地书院、学堂和私塾吸收。因为是经过正规培训出来的学员,更获得了华夏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所以在各地也颇受欢迎,迅速取代了那些自学成才的教师。
如此,自然有部分人怨声载道。只是在历史的巨大洪流下,这一部分人的声音,迅速被主流声音所淹没。
很快,所有商人也意识到了师范学院的商业价值。
于是也有很大一批人,取消了书院的建设,或者及时改变了投资方向,进而也开设类似的师范学院或者师范专科学院。至于教师,主要都是聘请华夏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来担任。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系统的任务也更新了两次。
第一次是要谢信培养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自师范大学第一批在读生毕业后,这个任务就完成了。
第二次便是如今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在六年内,在华夏各州郡,至少开设五所师范大学分校。
这个任务其实在第三年就完成,毕竟在接到任务的一开始,谢信就派人在梓潼、成都、右北平、辽西、北海、临淄、江州、汉中、长安和金城等十个地方开设了师范大学的分校。
没有进一步扩张的原因,主要还是可以调用的师资不太够的关系。最终华夏会有多少家师范大学的分校,这个很难说。但是既然没有上限,就谢信认为,自然是建设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大。
所以在任务还没有终止之前,他不会放弃兴建分校的。当然,这个任务的最后完成期限,其实也仅剩下一年多了。
各地师范大学的教学设施还在不断完善中,办学经验也在不断总结和提高中,南阳的腾飞更是无可阻挡的积蓄着。
但是华夏的其他地方,到了公元200的时候,就不是很太平了。
孙策占据了江东,趁着刘表大败,亲自上阵攻打江夏。江夏太守黄祖自然无法力敌,最终被孙策麾下大将周泰枭首。
然而孙策同样没办法占据江夏,因为刘表和黄忠分别派兵南下,孙策抵挡不住最终只能退回柴桑。
江夏距离新野太远,而黄忠出兵也是因为刘表向其请援,同时表示愿意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这才出手帮忙的。如今江夏的危险已经解除,于是又回到了刘表的怀抱中。
然而江夏郡不仅靠近孙策,又被曹操和黄忠虎视眈眈,因此还真没什么人愿意来这里镇守。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让侄子刘磐转移到江夏镇守。
而长沙,则交给了其部下韩玄、韩浩两兄弟镇守。
同一时间,徐州这边战火再起。
刘备果然迎来了曹操的愤怒,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就迎来了三万曹军劲旅。
无奈之下,几个兄弟四散而逃。关羽暂时投入曹操麾下,张飞跑到了汝南古城,夺了县令大印自己当了县令;而刘备,则是带着其童年好友简雍等残部,北上投靠袁绍。
袁绍此刻也和公孙胜打得腻味了,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就此罢兵。
公孙胜瞄准了徐州,而袁绍则瞄准了昔日好友曹操的地盘。
在这个诸侯群起的年代,过去的挚友,都有可能会变成今日的死敌。曹操虽然和袁绍是故交挚友,但在利益的面前,双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