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时空之门1619》

笔趣阁小说网(99dshu.cc)

首页 >> 时空之门1619 () >> 298.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 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dshu.cc/34843/

298.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 3(1/2)

朱财今年六十二岁了。在人均寿命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大明朝,一个普通人能活到六十岁,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朱财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说起明朝社会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的话,就不得不说一说明朝的蓄奴制度。当然了,这也不是大明朝一个朝代的问题。只要是封建社会,只要生产关系是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个人自由的人身依附就是必然存在的。

朱财原本不姓朱,至于他姓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了。朱财是五岁的时候,余姚朱家以三两银子的价格买下了童仆。当上了大少爷的贴身书童的他,自然就没有探究或者自己决定自己姓什么的权力。

大少爷姓朱,他自然也就姓朱了。

朱财服务的朱家大少爷在读书方面不怎么灵光。但是那位大少爷在经济方面似乎有些特别的敏感。所以,从十二岁开始,朱财就成了大少爷身边帮助大少爷经营家业的助手了。

朱财跟的大少爷,就是朱之瑜的父亲朱正。

作为朱家掌门人在经济方面的助手,朱财在朱家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就是朱正的三个儿子也不得不尊称朱财为财叔。

不过,朱财这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上百个朱家奴仆中脱颖而出取得今天的地位,他本身在经济上的才能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于他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朱家的老爷少爷们在表面上多么给他面子,但是朱财深知自己的身份,就是他有了儿子孙子胡子都白了,他也一直记得,自己也不过是当年朱家花三两银子买来的仆人。

所以,从南京到武昌这一路上,对于并没有怎么接触过的朱家三少爷朱之瑜,朱财的态度是非常的恭敬的。

朱之瑜和自家的船长卫六在武昌码头的待泊区等了有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之后,才有一艘武昌码头管理局下属的拖引船空闲了下来,把朱家这艘已经熄火停机的货船拖到了一个栈桥旁边的空闲泊位上。

和大部分第一次到武昌武码头的人不同,因为朱之瑜脑袋里一直想着卫六刚刚和自己说过的话,所以他对于栈桥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这种奇异的现象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关注。倒是码头上林立的蒸汽起重机让朱之瑜叹为观止。

武昌府的码头区现在分为三个部分。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复兴党在武昌地区的工业区。现在这个专门划定的工业区里不仅有复兴党自己的独资工厂,而且还有在复兴党组织和扶持下由武昌府本地的各行业小手工业生产者们组成的集体企业,以及复兴党和武昌地区部分接受了复兴党土地“置换”政策的“开明”地主合办的合资企业。

武昌码头地区占地面积第二大的区域是复兴党各企业和单位的家属区。复兴党下属的工厂、机关、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在这个家属区里生活。

武昌府码头的工业区和家属区都是不对外开放的。

武昌府码头地区唯一对外开放的区域是商业区。商业区离码头最近,两者之间只有一道由墙式铁丝网组成的围墙。围墙和码头之间还有三四排的仓库。

商业区虽然是武昌码头地区占地面积最小的区域。可是这块地方却是由四横四纵的八条十八米宽八百米长的水泥混凝土制成的街道组成的。

在商业区,复兴党下属的企业只占不到五分之一。而且这些商店都是针对外地到武昌采购的中小商人的。复兴党自己的企业职工的生活区域里,有专门针对职工的服务单位。这里的这些商店、旅馆、饭店、银行等单位都是专门做外地商人和非复兴会下属企业当地人的生意的。

除了几个专门的商店以外,占据商业区其他店铺的商人大部分是四川、河南、江西等地的商人。他们一方面在商业区里租赁商铺和复兴党的商业部门做生意,另一方面他们也借着繁荣的武昌码头和其他地区的商人做生意。

当然,因为部分外地商人的身份背景比较复杂,所以复兴党的情报部门也在这些商铺了布置了一定数量的情报人员。其中以山西和陕西地区商人的商铺为主。

武昌府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是归复兴党所有的。武昌码头的土地是复兴党的,自然除了工业区和家属区之外,商业区的土地也归复兴党所有。和传统的卖地之后由商人自己建设商铺不同,武昌码头商业区的房屋建筑全部是由复兴党下属的建筑单位承建的。这些商铺对外只租不卖。光是一年的租金和物业收入,就非常的可观。

朱之瑜跟随经常到武昌来的朱财到了商业区之后,就对商业区的繁华程度感到惊讶。细心的朱之瑜发现,繁忙的商业区大街上不仅秩序井然而且非常的洁净。特别是街道两旁清一色的红砖红瓦的砖混起脊结构的二层楼房,使得整个商业区的那种繁忙中的有序和忙乱里的洁净更加的凸显了出来。

朱之瑜是个非常敏锐的人,他很快就发现,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和车辆都遵循着靠右侧通行的规矩。所以两条街道上的人和车辆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行进的。

除了车辆和行人的有序性以外,朱之瑜还发现路面上没有什么垃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街道边上一直有那种四五十岁年纪,穿着一件相同样式的橘红色的衣服的人,一直提着清扫工具不停的清理着街道上的垃圾。

另一方面,很多年纪更大的老年人则是胳膊上戴着一个红色的袖箍不停的扫视着

状态提示: 298.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 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