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第350章 三省兵工厂(明天加更,求月票)(2/3)
的设备,设备木箱上的英文、德文表明着设备来自不同的国家,实际上在东北的那些由总督府投资的工厂之中,没有任何一座工厂的设备单一来自某个国家,正如眼前的这些木箱则分别印有英文、德文甚至还有法文。“大帅,新型子弹机器与步枪机器一样,都是由美国公司提供,子弹机是由雷明顿公司提供,相比于德国的子弹机,雷明顿公司的更为先进,在汉城的时候,我们采购的是德国子弹机,包括造弹壳、底火以及弹头的全部设备有五十五部之多,每月可产子弹三十万发,而雷明顿的子弹机,虽说机床数量为182台之多,但其生产为最新式多机联合生产,每日可生产十万发子弹之多……”
每日十万发子弹,听到这个数字时,唐浩然的眉头也忍不住跳了跳,弹药生产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更准确的来说是东北军的软肋,正因如此在规划建筑东三省兵工厂时,弹药厂就被列于工厂的重点项目。
“这么说,阅林,那一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万发子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府中规划的一期工程是四千万,即便是这座子弹厂投产了,不还是有点差距吗?”
一期四千万,二期一亿,这是四年备战计划中的一部分,一亿四千万发子弹,不过只是刚能满足未来东北军的需求,但这只是四年备战计划,按八年计划在将会在哈尔滨投资一家两亿发规模的子弹厂,那是出于对俄备战的需要。
“大帅,从汉城迁来的旧厂每月可以生产120万发子弹,如果两者相加一年可以生产五千万发子弹,超过计划产能!”
虽说看似有些强词夺理,但郑廷襄随后又特意强调道。
“之所以未采购第二套设备,是因为我们的专家考察了一下雷明顿的设备,其中像碾铜片机,自动冲机、切口机之类的设备,一机公司都能够自行仿制,而根据府中制定的一号机进口,二号机仿制的原则,适当的产量上的妥协是可以接受的。”
郑廷襄的一句话道出了北洋公司或者说现在的东北重工业开发公司与任何企业的不同,作为国策公司其承担的并非仅仅只是于东北建立一系列的重工业工厂,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完整工业体系。
实际上这也是早在北洋公司时期的任务,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公司的设备采购都向总公司提交定单,再由驻外公司依据工厂的定单向英、法、德、美等国采购,由于少去了中间洋行代理环节加之数量更为庞大,相比于关内的采购设备便宜了三至四成。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数量上的优势,使得公司非但可以获得更多的议价权,往往还能一并购得设备的生产特许授权。
19世纪末的欧美工业界并不是20世纪末的,在这个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到最先进设备以及其专利技术,对于欧美工业界而言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至于转让技术专利是否会带来国家安全上的问题,全不是其需要考虑的事情。
正因如此此唐浩然才会不断重复提到要抓住机会引进欧美各国生产专利技术,这些技术中最为重要就是机床设备的专利,在过去半年间,上千种机床专利随着数万部机床设备的采购被引入公司,位于西区的东北第一机床公司与北洋机床公司则共同承担着技术引进吸引的任务,而以府中制定的原则,企业应尽可能使用仿制设备。
当然这也同这个时代的机床设备没有任何技术仿制难度有很大关系,只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即便是最先进的机床也能加以仿制,而公司之所以引进技术专利,于其说是引进专利技术,倒不如说是引进生产技术。正是通过过去的一年多的仿制,才使得现在机床公司有了仿制简单设备的底气。
“山寨”这是后起工业国腾飞的必然,即便是德国当年也是“山寨”大国,现在中国既然奋起直追,山寨他国工业产品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甚至在“山寨”的过程中,政府还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就像现在政府以及公司对机床公司的支持一般,非但会在计划产量上做出妥协以等待国产设备,甚至还会在质量上作出一定的让步,以保证其产品能够被接纳,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嗯……”
略点点头,顶着雪花,在这位东北重工业开发公司副经理,同样也是东三省兵工厂经理的陪同下,唐浩然继续往前走着,每走过一间厂房的时候,他总会朝着厂房中看上几眼,而走到炮厂的时候,瞧着其厂房窗口处耀眼的光亮,那是炼钢车间的西门子平炉运行时谌光亮。
“阅林,你知道东三省兵工厂对府中而言意味着什么?”
定下脚步的唐浩然反问时,将视线投在的身上,这位当年的汉城机器局总办,现在其作为东北重工业开发公司的副经理,其更多的精力却是用于东三省兵工厂。难免会心生些许不满,毕竟相比于东三省兵工厂,东北还有更多规模更大的项目,而且早在汉城时已经培养了副手的他,自然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东三省兵工厂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年产十五万支步枪,一亿四千万发子弹,四百门管退火炮,一千门迫击炮……”
在嘴里念叨着对这座大型兵工厂的规划,这个规划可不是以关内的那几位同泽为目标制定的,而是以北方的那个强邻为假想敌制定的规划标准,憧憬着这座规模庞大的综合兵工厂的未来唐浩然突然又把话锋一转。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