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2)
刘远大吃一惊,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直到安正又急急地喊了两声“大兄”,才赶忙回过神,把人让进门。
“进来再说!”
张氏也收拾收拾起来见人,随后又是温酒准备小菜一通忙活。
刘楠和刘婉几个都睡得正香,没有被这番动静吵醒,只有刘桢进了厅堂,依偎着刘远坐下来。
刘远和安正早就习惯说话不避着她了,刘远也顾不上其它,连忙就问:“这是何时的事?”
安正脱去蓑衣笠帽,又拍掉身上的雨水,这才苦笑道:“已过去三月有余,长社县非颍川治所,离咸阳又远,我也是刚刚才从县令那里得知,如今的秦君名胡亥,乃始皇帝十八子。”
刘远又是吃了一惊,这会儿直接被震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为何不是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嬴政长子,即使没有被昭告天下立他为太子,可天下皆知他就是未来的储君。
扶苏善儒道,不喜法家,政治观点跟始皇帝格格不入,因此被老爹发配去修长城,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但即使如此,天下人也不觉得始皇帝会把皇位传给扶苏以外的人。
结果却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胡亥成了最后的赢家。
还没等刘远消化完,安正又扔下了一个更加震撼的消息:“听说一月前,大泽乡有人起事反秦!”
刘桢从头到尾竖着耳朵,这下更是坐直了身体:“叔父,起事者何人?”
大泽乡,这名字真是太耳熟了。
安正摇摇头:“还未得知。”
刘远定了定神:“公子扶苏素有贤名,天下皆知,怎会突然换了胡亥?”
安正叹道:“当初六国未灭,为了国君的位置,诸公子尚且争得你死我活,更何况如今秦国坐拥天下,疆域何止万里,始皇帝诸子又怎会甘作陪子?公子扶苏身边有大将蒙毅,光凭胡亥一人怎能成事,指不定就连始皇帝身边那些人也早已倒戈暗助于他了……”
刘桢不由眨眨眼,她这位叔父一猜一个准,胡亥篡位确实少不了李斯帮忙,乡野之中果然藏龙卧虎啊。
刘远追问:“那大泽乡起事又是怎么回事?”
安正叹了口气:“胡亥登基之后,非但没有停下阿房宫修筑,反而增派人手,加快进度,又下令天下各郡县增税,只怕天子诏令很快就要下达到这里来了!”
他是掌管县里仓库的,对这方面的消息要更加灵通。
刘远眉头微动,怒道:“如今百姓度日已算艰难,若是再加赋,这日子还如何过下去了?!”
如果说帝位的更迭离他们太过遥远,最多也只是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安正后面说的可就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
再说继续修筑阿房宫的事情,如果民间征调的民夫人手不够,就连他们这些小吏最后也是要赶鸭子上架的,刘远本来就是千辛万苦才从这上头逃出来的人,哪里还肯千里迢迢去干那种苦差事?
安正苦笑:“且看情势如何发展,一时半会也不会征调到向乡这里,大兄且可安心,我担忧的是大泽乡之事。”
刘远:“莫不是六国遗族起兵?”
安正摇头:“据说为首之人只是一个屯长,姓名我不曾打听。”
屯长是秦军军中一个很小的头目,相当于小队长。
刘远很吃惊:“区区屯长,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安正不掩忧虑:“只怕大泽乡的引子一点,天下都要烽烟四起,新君不比始皇帝,若是弹压不住,这才刚刚太平几日,便又要打仗了,大兄,你与三郎俱是行伍之人,若到时候形势不佳,恐怕朝廷还要征调兵卒,三郎他……”
刘远哈哈一笑,觉得安正想太遥远了:“秦军天下无敌,当年东征西讨,连楚国亦无还手之力,如今区区几个无名小卒,怎么可能敌得过秦君百万雄师,只怕没两下便被弄死了!”
与安正的担忧不同,刘远完全没把这出所谓的“大泽乡起事”当回事,他在秦朝军队待过,这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秦朝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可以说,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横扫六合,那完全不是因为侥幸,而是实力。
由此推论,连六国都不放在眼里的秦国,怎么可能会消灭不了区区几个反叛朝廷的游兵散勇?
刘远相信,就算六国遗族趁着这个机会想要浑水摸鱼,最终也会被秦朝军队一一打败,这种判断不是基于他多么热爱秦君治下的秦朝,而是出于曾经亲眼所见,实事求是的判断。
刘桢却有些小小的担心,“阿父。”
刘远侧过头,看着女儿惴惴不安的脸。
刘桢:“我们可要准备避祸山中?免得战乱一起……”
刘远有点惊讶,他没想到刘桢真能听懂他们的交谈。
亏得张氏在里间哄着小儿子睡觉,没出来旁听,否则反应估计比刘桢还要大。
“阿桢勿忧,”刘远摸了摸她的头发,露出一个安慰的笑容。
刘桢不仅没有被安慰到,反而更加担心了,因为她终于想起他们口中所谓的“大泽乡起事者”到底是何人。
陈胜,吴广。
那可是连太史公都单独为他们开辟一个专栏进行宣传的人。
其实陈胜吴广的起义未必就真的撼动了秦朝的统治,他们更大的作用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告诉后面那些想要造反的人“瞧,秦始皇挂了,大家都可以来造反了,我们能,你们也能”,于是在陈胜吴广之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