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之续汉雄心》

笔趣阁小说网(99dshu.cc)

首页 >> 三国之续汉雄心 () >> 第24章 黄巾使者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dshu.cc/222352/

第24章 黄巾使者(1/2)

荀彧现在的身份是曹操军中司马,实际上是曹操的谋士,这样的事情,不能不找他来商量一下。

“文若,公台劝我约同鲍济北一起,向东平进兵,你以为如何?”

曹操开门见山直接挑明。

三十万黄巾南下山阳,刘达和王朗屯兵钜野和金乡的事,荀彧早已知道,见曹操问起,略想一下后回道:

“可行,不过将军可进兵至范县,鲍济北可进兵至刚县,不要寻黄巾作战,只需要牵制住在东平的黄巾。依我看来,刘兖州之子刘文弘颇有胆智,他主张屯兵钜野和金乡,为的就是拖住南下的黄巾,让他们进退为难。”

“黄巾攻城不下,粮草又无继,必会退回东平,刘文弘和王朗将军此时必会率军追击,到时将军与鲍济北再同时向东平进兵,三面夹击之下,黄巾必败。”

荀彧虽然赞同曹操出兵,但他们的想法显然并不一样。

范县在东郡和东平的郡界处,刚县在济北和东平的郡界处,两部兵马如果屯在这两个地方,黄巾若是举兵南下,他们就会从后追击,因此,留在东平的黄巾就不敢乱动。

然而曹操和陈宫的想法是为了把东平的黄巾赶到山阳,荀彧的想法却是把东平的黄巾牵制住,让山阳轻松对付南下的黄巾。

以大局来说,荀彧的想法无疑最符合当时的情势,然而曹操不会这么想,他不会去为刘岱作嫁衣。

“呵呵,我也是这个意思,既然如此,那我就约同鲍济北一同进兵。”

曹操呵呵一笑,亲笔写了书信,派人送去济北国给鲍信,约他同时向东平进兵。

然后整备兵马,留下荀彧和夏侯惇守东武阳,他亲自带着陈宫曹仁曹洪和夏侯渊,率领一万人马向范县行进。

鲍信接到书信后点起一万人马,向刚县行进。

他在讨董的时候回泰山募集到两万人马,虽然荥阳一战损失大半,还是剩下几千人马,现在加上济北国的郡兵,有一万余人。

……

回到钜野,城楼上,刘达和众人望着远处黄巾大营,不久就见有一队黄巾壮卒步行出营,尔后一人摇铃走到城下。

这是黄巾派来的使者。

未经交战而派来的使者,不是约战就是劝降。

刘达早已料到,手一挥,于禁转身去安排,让城中百姓和一些老弱兵士换下城上守卒。

这是想示敌以弱。

能而示之不能。

目的是让黄巾认为钜野的守军很弱,让他们发起攻城,然后发现此城攻不下,就会分兵去攻金乡。

准备好之后,城门打开,十几名士卒出去把黄巾使者带进城,重新关上城门。

黄巾使者是一名百夫长,一进城就看到守在城门处的士卒仅有五六十名,到了城楼上,一路所见,士卒大多是四五十岁之人,甚至还有不少百姓拿着长矛大刀和弓弩在守城。

不是说有两万汉军守城吗?

难道是假的,汉军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或者汉军留在了昌邑,派到钜野来的,就是这些老弱兵士和百姓?

黄巾使者心里暗暗想着,来到了刘达面前。

刘达指着城外黄巾大营道:“你们把我钜野的树都砍光了,到了冬季,让我钜野的百姓以何御寒?”

黄巾使者轻轻一笑:“树砍光了可以再种,可这人死了却不能复生。刘少君,我六十万大军就在城外,你若真为钜野百姓着想,就举城降了,不但能救了钜野的百姓,你和你父亲也可免于一死。”

真能吹,三十万能说成六十万,怪不得会被选来当使者。

“可惜了……”刘达叹了一声。

“少君降了就不可惜,我们黄天之道只为推翻汉廷,让天下的穷苦百姓都能有饭吃。少君虽是刘氏族人,只要降了,我们也会一视同仁,将来仍然让你父亲当兖州刺史。”

黄巾使者以为刘达是可惜钜野的百姓,没想到刘达接下来的话让他恼羞成怒。

“我是说可惜了那些树木,还有你们这些青州同乡,过不了几日,那些树木就会为你们燓尸所用。你们若是现在回青州去,各自回家好好种地,日子就算过不舒坦,但是还能保命,而且用不了几年,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现在你们聚众来到兖州,一路烧杀虏掠,以救民之名,而行害民之举。你说,你们黄巾太平道到底图的是什么?”

黄巾使者奋声怒道:“汉行已尽,黄天当立。少君虽是青州东莱人,却年纪尚少,又身在富贵之家,不知也可理解。那我来告诉你,建宁四年,海里地震,海水冲上岸,我们青州的乐安、北海和东莱,许多房屋被冲毁,就连大河之水都变清了,大河两岸的庄稼更是颗粒无收。”

“熹平二年,北海又发生地震,北海和东莱再次被海水冲毁许多房屋,粮食无收,死伤无数。”

“熹平六年,天下七个州发生蝗灾,我们青州也遭了灾,庄稼再次颗粒无收。可是发生这么多次灾害,汉室朝廷却没有任何赈济救助,甚至在中平二年的时候,收天下田税,每亩十钱。你说,这样的汉室还不该亡吗?”

黄巾使者振振有词的一番话,说得刘达心里一阵翻滚。

他记得,前世读史书的时候,后汉书灵帝纪上记载了这些事情。

建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七一年,而现在是一九二年,才过去了二十余年,熹平二年是一七三年,熹平六年是一七七年。

连续的地震等灾害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赈济,在青

状态提示: 第24章 黄巾使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