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王钦回来了(1/2)
有了魏国公府的积极配合,应天府清查人口、丈量土地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魏国公府就是一个风向标,其他人见魏国公府都这么做了,自然也都不敢造次。
极个别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主动上报的,也被衙门给查了出来,并进行了严惩。
应天府登记在册的土地是七万零八百三十二顷九十七亩八分二厘六毫。其中官田占了百分之七十。
而经过本次丈量,应天府的土地则高达七万五千四百二十六顷三十二亩九分八厘二毫。整整多出近五千多顷。
除了将藏匿的土地查了出来,那些投献土地也被查了出来。这直接影响到了享有赋役优免人员的利益。
有人就向当地衙门发起了“吁请”。
所为的“吁请”,就是向官府呼吁的正式合法手段。实际上就是以民事诉讼方式来反对地方官。
针对这种情况,朱厚照早有对策,吩咐武雄,不予理睬。胆敢聚众闹事,按律法处置。
至于清查人口,要比丈量土地复杂一些。因为田地就摆在那里,拿不走,挪不动。但是人口是流动的。
有些登记在册的人口,实际上并不在当地,早已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
还有一些流民则是从外地逃难到应天府的。
对于人口,朱厚照定了规矩。凡是人在应天府的本地流民,自愿选择去向。想回老家的,官府给盘缠。老家那边清查出来的土地可以分给他。另外免费给予农具、耕牛等。不想回老家的,可以选择在当地落户,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土地,但是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分到土地。
应天府以外的流民,在处理完应天府以内的人口后,如有剩余土地,可以拨付。另外,朱厚照修筑长江大堤及相关厂子也能解决一部分流民的生计。
整体来看,通过清查人口、丈量土地,不仅将应天府的家底查明白了,而且还通过清查出的新增土地,增加了田赋,降低了农民的负担。
因为朝廷对于当地的田赋是由固定数量的。比如那些田地被洪水冲掉后,损失的田赋就被分摊到了其他土地之中。
应天府府尹武雄将最后的结果汇报给朱厚照时,已经是弘治十四年的正月了。
这个春节,朱厚照是在南京过的。
一方面还是因为钦天监监副李宏的那番言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应天府的局面才刚刚打开。修筑大坝、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等工作都在紧张地进行。
所以朱厚照选择了留在南京。
听了武雄的汇报,朱厚照很满意。他说道:“武大人。你做得很好。这次清查人口、丈量土地很成功。不仅咱们官府的田赋会增加,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呀。”
武雄不忘恭维朱厚照,他说道:“这都是殿下英明。先是为大家涨了工钱,衙门上下工作积极性很高。清查工作自然就非常有效率。在如此短的时间就清查完毕。要是放在以前,那是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完成的。而且也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果。”
武雄说得是实情。而朱厚照的起初也是这个想法。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关键是下边这些人能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落实到位。
涨工钱无疑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
这自然为修筑大堤、清查人口、丈量土地提供了人力保障。
朱厚照说道:“王鏊他们在长江应天府段修筑大堤。除了长江,咱们应天府内的秦淮河、胭脂河、溧水等河流也得加固堤防。否则咱们目前所做的这些工作,就会大打折扣。”
“殿下。有了水泥,这些小河流的堤坝加固,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我回去就安排各地做,力争在雨季来临前完工。”
朱厚照告诫道:“武大人。和长江相比,这些河流的加固工程的确很小。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有水泥,但是如果不能保证质量的话,到了雨季,那也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我就一个要求,那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会让许进从各段抽调一部分工匠支援你们的。至于劳力,先从当地抽调。”
武雄领命而去。
刚刚送走武雄,刘瑾来报,王钦回来了。
朱厚照赶忙让他进来。
王钦这一趟走了将近一个月。在这期间送回来三次信。
千秋岭的地形十分复杂。这里人迹罕至,没有向导,扎进去很容易迷路。
周边的百姓一听说要进千秋岭,都拒绝带路。一来千秋岭实在是太难走了,野兽也非常多。另外,就是这里山贼十分猖獗。遇到了他们,那就惨了。
最后没办法,王钦花重金才说动一名猎户为其带路。
一行人就深入千秋岭寻找汪问天这股山贼。
盘踞在千秋岭的,不止汪问天这一股山贼。据猎户介绍,他所知道的就有四股。而汪问天这股是势力最大的。
可是猎户只是听说而已,对于汪问天这股山贼的山寨位置,他并不知道。
这很正常。山贼的山寨四周都有明哨暗哨。闯入山寨区域自然逃不过这些明哨暗哨。平常百姓那不是死路一条嘛。
众人带足了食物,就进入了千秋岭。
一番调查,最终找到了汪问天的山寨位置。
山寨在大山深处,地处险要之地,即便是官军前来征剿,胜算也不大。
这里的森林树木茂密,根本不适合大部队作战。对方还占据地利优势,攻寨的话,只能是由下往上进攻。
王钦只能躲过山寨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