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解除海禁任重道远(1/2)
朱厚照见刘大夏主动提出羽林前卫,就笑着说道:“羽林前卫固然战斗力十分强悍,但是马术却是软肋。羽林前卫除了马术,还有其他缺点,并没有刘大人所说的那么强大。至于刘大人所说在边关全部配备火器部队,这还需要很长的路。”
刘大夏继续说道:“殿下。微臣也知道边关全部配备火器部队不现实。但是现在重要关隘配备,还是非常现实,且切实可行的吧。”
朱厚照耐人寻味地说道:“刘大人。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火器虽然十分强大,但是却不是万能的。以目前边关的情况来看,即便是按刘大人所说在重要关隘配备火器部队,对边关局势只能是暂时有帮助而已。”
对于朱厚照的这番话,刘大夏陷入了思索之中。不得不说,朱厚照说得非常有道理。单纯靠火器是无法改变边关的现状的。
影响双方的,不仅仅是战斗力,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后勤补给、军饷发放、兵员配置、将士状态、指挥官的指挥能力等等,哪一项做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到战局的发展。
刘大夏没有想到朱厚照有如此高深的言论,就问道:“殿下。那依您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朱厚照对于边关战事十分关心,可是只是关心而已。对于如何做,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朱厚照也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虽然自己现在是弘治皇帝与张皇后唯一的儿子。堂堂大明皇太子。
不出意外的话,将来是要继承皇位,成为大明下一位皇帝的。
前提是,不出意外。
而张灏韬事件、几次刺杀事件,以及前一阵子的劫持事件,都说明,意外不断。
自己还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作为太子,还得有一些不可触碰的禁忌。
譬如说,对于军队的掌控、插手锦衣卫,以及干预人事安排等等。
再加上朱厚照对于刘大夏藏匿(或者销毁)郑和下西洋宝贵资料一事非常反感,听了刘大夏的询问,朱厚照笑着说道:“刘大人。这就是父皇、内阁和咱们兵部需要研究的了。本宫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刘大人作为兵部尚书,定然会有好办法的。即便现在没有,本宫相信以刘大人的聪明才智,定然会想出来的。”
朱厚照不仅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还送了刘大夏一顶高帽。相当于没有说。
对于边关之事,那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有好的举措,那也需要下边落实到位。否则就等于没说。
刘大夏对于朱厚照的回答,也并没有太在意。在他眼里,边关之事岂是朱厚照所能解决的。他前来此地的重点是关于火器一事。
刘大夏说道:“殿下。无论是皇上,还是内阁的几位阁老,可以说,为了北虏一事,操碎了心。微臣也是想不到好的办法。目前能够想到的,就是操练京师卫所,然后充实到边关。”
朱厚照听了,说道:“京营的实力,刘大人应该比本宫清楚。要将这帮人操练合格,能够与北虏作战,那是得下定决心,下苦功夫的。本宫在这里祝刘大人早日成功了。”
自打土木堡之变,京军三大营精锐损失殆尽。京城只剩下老弱之兵。
也先率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仓促间征募民兵,檄调北直隶、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运粮军、备倭军等,最终集结了十万兵力,成立了十个作战单位,成为“团营”。
英宗把团营废掉,而宪宗又把团营恢复了。并且由十营扩编为十二营。
称为奋武营、耀武营、练武营、显武营、敢勇营、果勇营、效勇营、鼓勇营、立威营、伸威营、扬威营、振威营。
为了与新成立的团营相区别。三大营留下来的老弱,被成为“老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家渐渐变成了打杂集团,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军队了,但是对外依旧成为“三大营”。
无论是老家,还是团营,战斗力与原来的京军三大营,根本没法比。
刘大夏请教道:“殿下。您觉得重建京军三大营,尤其是神机营,怎么样?”
朱厚照笑着说道:“刘大人。重建也好,加强训练也罢。都是可行的。可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殿下的意思是……”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队战力的提高,那得有金钱和物资支撑。没钱、没物,一切都是空谈。咱们现在能够保证军队按时发放军饷就不错了。加大训练,无疑会增加财政负担。这可是目前大明所不能承受的。”朱厚照解释道。
对于这一点,刘大夏作为兵部尚书自然十分清楚。他笑着说道:“殿下在江南和京城所做的这些事情。不就是很好的榜样嘛。朝廷只需要向殿下学习,何愁没有钱呀。”
朱厚照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刘大人。我所做的这些事情,很多都是赚富人的钱,还贴补穷人。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么做还是远远不够的。大明要想变得更加富裕,更加强大,就得赚外边人的钱。解除海禁,开展海上贸易。”
刘大夏听了,眉头不由地紧皱。他是坚决反对解除海禁的。郑和下西洋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投入了那么多,最后得到了什么。
他也不顾面前之人是大明皇太子,说道:“殿下。禁海可是满朝文武达成的共识。此举是万万不可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