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国士陨落 星光惨淡的时代开启(1/2)
1652年底的长安城,繁盛异常,让人都产生了进入盛世的错觉。数千世子共赴考场,弄的整个政府系统忙乱不堪。长安贡院地方不够,不得不在附近搭了些临时的棚子才满足需求。
“邦德,卷子你这边看一下不?是不是定个名次?”张同敞热情很高,非要亲自参加阅卷工作。李振新拉都拉不住,你一堂堂陕甘总督,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干,跑去改卷子像什么话?现在又想拉国公爷,来搞这么没品味的事。
“吾就不看了,按实际打的分,确定录取人选就行。别山、你也少操点心,就考个试的事,彻夜不休的盯着,实在是没必要。”
“为国取士,怎能懈怠?稍有不慎,取了德行有亏的人可就遗祸无穷。”
“没那么严重,靠几张卷子,是确定不了人品的。咱们这又不是一考定乾坤,主要还是要看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把这事看的意义重大,一点必要都没有,考试也就是一个基本素质的检验,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没啥差别。
腊月二十四的时候,录取结果就出来了。军政大学的特科,招了两百多人,常设科和讲武堂共招了六百多人。师范大学那边,招了四百多人,算下来就解决了近一半士子的就业问题。
剩下的人有一部分是准备来年再考,他们大部分家境比较好的人。还有三四百人进入了相关产业谋生,这些人都是现实生活所迫,不就业就得饿肚子。至于那些生活条件不好,又不想就业的人,那就只能自生自灭。
录取结果一出来,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总得来说士子们还能接受这个结果,参加科举比这个可残酷多了,不照样大家都能接受。
“王兄、恭喜考入特科!以后飞黄腾达了,可不能忘了我等!”
“世兄,那里话!这才刚入仕途,以后能成啥样都不一定哪!你考入普科也不错啊,三年后授职说不定比我还好哪!”
这两位是对结果满意的,正在进行商业互吹。
还有不少考得不好的,就没这个心情!他们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和不安,甚至觉得人生都毫无希望。
“岳山兄、这次科场败北后,有何打算?”
“唉、本来还想着来年再考,然而囊中羞涩,连回乡的路费都不够!看来只能在商贾哪儿找一份差事,赖以谋生,吾这辈子注定与仕途无缘了,这就是命!”
“岳山兄,也不尽然!其实还有一条出路!”
“衡泰兄,此话何意?还请不吝赐教!”
“吾自落榜之后,苦思良久,无意中看到兴平军招兵告示,顿时茅塞顿开我等可以去参军啊!”
“参军?咱们又没有考上讲武堂,参军只能当丘八,这有什么前途?”
“非也、兄台你可知,讲武堂学员除了士子以外,还有一半人是简拔于行伍?也就是说,若是咱们参军同样有机会上讲武堂!”
“此话当真?具体是什么章程,还请细言!”
“兴平军中,但凡表现优良且识字达标的士卒,就会被推荐进入讲武堂!他们与科考进去的待遇一模一样。吾最近打听了一番,其实这些简拔于行伍的人,前途还比直接考入讲武堂的好!”
“可是参军后,咱们未必比那些老行武强啊?如何能被简拔?”
“兄台,这事吾要给你好好分说一下。你我二人并不文弱,入了行伍身体上就不吃亏。咱们又都通晓文墨,自然比那些参军之后再识字的强。眼下,天下未定战事频繁,以吾看来兴平军还会大扩军,那就需要大量军官,这可是难得的机遇!听别人说,早些年入伍的兵卒起码有近一半有了官身!”
“这么高?如此看来参军谋个出身,未尝不可!只是,这上战阵,刀剑无眼,有性命之忧啊!”
“古话说的好,富贵险中求!再说兴平军是天下强军,这几年战死沙场的人并不多!”
“兄台说的对,富贵险中求。吾决定了明日就报名参军,咱们同去?”
“同去!”
有制度就会有漏洞,聪明人总是能发现可以钻的空当。知识分子参军,其实机遇相当不错。落榜的士子中,有人打起了这个主意。
就在士子们各谋前程的时候,李振新收到了一个噩耗。延安送来紧急消息,军政委员吴有性去世了。
“吴先生身故了?你们怎么不早告诉吾?吾起码可以见先生最后一面!”这个消息对李振新打击相当大,他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消息。
军政府主要人员南迁长安后,吴老爷子并没有一同南下。军政大学还留在延安,老爷子舍不下教学工作,就暂时留了下来。
不成想延安一别,就再也见不到这位可爱、可敬的老先生了。吴先生对李振新有特殊意义。他是第一位,加入兴平军的历史名人,毫不惜身的为兴平军做了很多事,这样的人突然故去,怎能不令人惋惜?
“先生最后有无遗言?”
“吴先生说,他死后用火葬!将一半的骨灰埋到振川城,另外的一半骨灰等我军光复江南后,埋到他的故里!另外他希望在中兴大明后,将军能建一所医生大学。”
“吾答应看先生了!先生在延安的安葬事宜,尽快安排妥当!同时在延安做一副上等的棺木,将先生生前的着述都放入其中!派军士一路护送,南下长安,此等国士必须要入国忠祠,供后人瞻仰!先生棺木入长安的时候,吾亲自抚灵!”
吴先生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