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铁腕执政(1/3)
张嫣不光下令更换治安官,开始对二老爷家的商队进行清算,而且还下达了一条遭士大夫们唾骂的条令
境内人等,任何妇孺不得裹足。
何意?凡有人举报,或者经人发现,属地内有缠足的妇女,尤其是年幼的女孩子,立即抓捕家长,进行重判。
这件事的反响巨大!
王府舍人、教书先生,被解职的儒学馆学正、训导及许多的生员。他们联合起来,准备对总理署发起强烈抵制。
“我道家法自然,不倡导戕割儿女之足以取妍媚。加之如今西北多贼,哄闹四起,平常家女儿若是因脚小难行,遭擒受辱而死,家中长辈促其缠足者岂不正是罪魁祸首。”
寺院、道馆、公塾都是道爷名义在管,他对裹小脚这等事极其痛恨,认为总理署的法令应当。
“道爷,话讲得虽不差。可‘狸红软鞋三寸整,廉前三寸弓鞋露’自古有之啊。”
“自古有之的东西就得遵从吗?”渺目不耐,不耐之极!他忙着摆弄一种新式的笔,王徽从葭州着人快马送来的。
仅仅是黏土和石墨粉的混合,然后经过干燥和焙烧。不需要很严格的温度控制,笔芯很快出来啦。做套杆的工匠是一名很有艺术修养的师傅。雕花镂凤,打磨得六楞平整,还上好了桐油。第一批出产,乐安侯的专用笔具就这么样地诞生了。
造价有些高于预期,但较之中高端的湖笔可称低廉。
这些漂亮又实用的墨笔,当然是第一时间送达镇番卫小河滩城。并交在了渺目道爷的手上。
有点迂腐的他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同颜氏商量过后,再听取下人从西边带回的消息。经再三确认过没有‘君子不立于桅樯’的担忧。尤其是郑崇检答应会派兵护送作衬底。
最终,他也想去。
表面上咋咋呼呼的,其实对红利他没有庆王看得那么重。
如今诸王都在巴结这个乐安侯,此次是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最好时机。天下人需要知道,是他和庆王是最早慧眼识珠支持黄冲,西北军将士沙场浴血能为大明奋力开疆辟土,是因为有肃王府和庆王府的倾力相助。却独独不提自己。
这份殊荣是藩王历代都不曾享有的。
其他几个王府又慢了半拍,乐安侯这条大腿早就被这两个藩王抱得死死地,连捐献的银钱都是在再三恳请过后,才勉强应承可随队送达。因为他自比周王与黄冲交往还早,也更亲密。
七月初五,大热的天。
两个原本在家坐吃等死的家伙,带齐家仆丫鬟和一应日常器物。在凉州城内集合后,招摇过市摆足王府的派头。在镇番卫派出的大批府军护送下,携带着让人瞠目的大批物资,向着肃州卫方向浩浩荡荡地进发。
自郑崇检与吕元守一同镇守凉州,边墙内外都安定得很。许多南迁的百姓汇同四川避难的人,已经开始向北回迁。
西宁、临洮、宁夏,巩昌、平凉、庆阳,甚至延安、太原诸府都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镇番卫的情形。首先是遭天灾遇兵祸的求活之人。逃难是艰辛的,为了保全性命,再远的路也得挣扎。
既然是传说中的乐土,总比原地等死要强。
然后是最底层讨生活的各色苦力。人聚成市,有市集的地界才能容下无资无财只靠一身力气挣命的人们。然后是手艺匠和商贾。他们嗅着铜腥味,马不停蹄地跟过来。
米粮、牛马,棉布、盐巴还有锅碗瓢盆一切最基础的生活物资倒腾的最为红火。土地、房屋和人口也有人在买卖。
奸商们有的是办法,大多时候大明律对他们并不适用。
而行政署颁布出的政令并不多,尚在议定过程的许多条例还处于人治与法制的争论阶段。
目前施政的滞后和漏洞百出在所难免。
不管怎么说,在废墟上新修的凉州城在日渐繁荣。永宁堡和双城堡因隶属镇番卫管辖早扩建成镇,两镇的居民数加在一起远超一个江南的上等县。
野猪湾隘口内的马市经过整顿后,每天依然是人山人海。镇番卫成了富裕的代名词,去过的人都说那里是天堂。
世人没有见过天堂,也许他们说的对。
小河滩城内现在已经基本没有矮房子,全是一幢幢用灰泥翻盖的楼房,高的达到十多丈,五、六层的新楼很普遍。
用的材料也是新式的,除开有透光极好的琉璃窗户和光洁如丝瓷片地板,还有平整的灰泥阔板砖和水压孔砖。
反正是又牢实又方便,外表也是方方正正,整齐好看。
道路,尤其是道路,让看过的所有人赞不绝口。原先的老城已经扩建出四倍,如今唤作南城。街道两旁移栽的高树都是整整齐齐的,阴凉茂盛。
街面更是不用说,最近流传开一个新俗语叫做——包子落地不吹灰,形容的就是小河滩城内街道的干净。连接南北东西有六条马车专道,每道约相隔两刻时有一辆公共马车对驰,以供城中往来的人免费乘坐。
上车要站队,排前的先上,没轮上的等下一趟。插队就会被车夫直接撵下来。
四轮的宽敞马车上装着一排一排的带靠背的长椅,每辆车规定有十八个座位,学童及五旬以上的老者优先。
车顶有遮阳油布也防雨,还挂有银铃,提醒行人避让。
马道铺设在大路中央,有专人清扫。侧边建有一段段的花圃挡尘,也有人会定期打理。
北城大多是王府行宫和官员的居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