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浩大破夏军齐国施压慕容恪(1/2)
邬县的沦陷,严重打击了中都县守军的士气。夏军在邬县开始劫掠,但这里已经不剩什么了。
百姓早就能跑的就跑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军人和家属。这里在破城的时候,被士兵们一把火烧了,现在已经不剩下什么。
粮草的缺少让夏军不得不,暂时停下进攻的脚步。
他们修整了一天左右后,秦泉再一次下令进攻中都县。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前往中都县。
这里的抵抗没有邬县那么剧烈,就在士兵们的注意力,都停留在城池上时,公输浩开始行动了。
士兵来报,后方发现大量并州军正在靠近。秦泉立刻想到了,是公输浩带着这里来支援中都县了。
他并不想这里与公输浩交手,这样会对他很不利。随后他命令部队主动向后方撤退。
决战的地点,被定在邬县的附近。这里有足够大的平原,可以让夏军的人数优势体现出来。
公输浩果然追了上来,直到现在,都是在秦泉的意料之中。
双方将军队摆在平原上,就像两个旗手一般,这一次平原就是棋盘,士兵就是手中的棋子。
秦泉率先派出骑兵,前来试探敌人的实力。公输浩也派出外围骑兵,驱逐秦泉的骑兵部队。
对面作战似乎还比较保守,秦泉心中此时信心满满,他觉得公输浩在战术上未必能胜过他,军队数量上他更是占据绝对优势。
这一场战斗,他是在想不出来自己怎么可能会输。
并州军的侦查骑兵被驱逐,在在驱逐完后,公输浩手下的骑兵也返回到自己的位置。
看样子,那些骑兵应该不是中原人,他们更像是鲜卑人。呵呵,不过是在苟延残喘而已,秦泉内心对此非常鄙夷胡人。
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经过好几次的试探,公输浩发现秦泉军队布置的很有趣,军队按照骑步为组划分,似乎他更看重骑兵支援。
这样的敌人很难办,他必须的想到更简单的办法,能在敌人骑兵支援前,将眼前的敌人步兵吞掉。
但是公输浩脑海中,已经想到了如何应对敌军。
他命令骑兵从左右两边进攻,而自己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进攻,双方之间留有部分空间。
秦泉则让部队分成较多的小团,每个团都有完整的作战单位,并且他们数量更少更加灵活。
利用三个团去对付骑兵,其余的团则两两一组,消耗掉敌人从正面挥出的这一记重拳。
这种作战确实很新颖,但公输浩也立刻做出反制。命令部队万箭齐发,消耗敌人前面的几个团。
而骑兵部队则尽可能绕过,敌人的阻拦部队进行迂回,敌人骑兵被单独抽出,左翼骑兵去对付敌人的骑兵,右翼骑兵则对付三个团。
双方爆发激烈的交战,正面的五个团就像是乌龟一样,大量的盾牌兵,抵挡了并州军大量的弓箭。
但两个轮齐射之后,正面的五个团也付出了部分伤亡。要是敌人想要利用灵活取胜,那么公输浩就把他们拉入到无休止的消耗之中。
并州军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们是射箭—试探—二轮射箭这样不断重复,消耗敌人的耐心。
各团虽然有完整的兵种,以及灵活的作战战术,但他们现在无法整合弓箭手们,让他们爆发出较强的输出,这就很尴尬了。
双方军队爆发了激烈的交战,虽然各团之间配合的非常好,但之前的消耗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
这是他们的后方,突然杀出一队骑兵,他们被前后夹击,即使士兵拼死作战,但也还是战败。
但他并没有被歼灭,他们开始向着后方,进行有序的撤退。各团进行独立突围,夏军被各个团的进攻打得疲于奔命。
趁着夏军疲惫之时,多个团完成了突围。在自己的军官率领下,开始有序的进行撤退。
虽然这种做战方式,更加灵活也更加合理,但战术还是太过单一,容易让人针对。
公输浩立刻调集骑兵前去追击,而其余的步兵,则继续围剿被包围住的夏军。
并州军接受各部分夏军的投降,但他们转手就把他们全部杀了,一时间这里血流城后。
夏军的俘虏留着,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反倒还需要供养他们,倒不如杀掉团结民心。
所以针对夏军俘虏的屠杀,开始有序的进行。士兵们将夏军俘虏坑杀,或者是用刀剑杀死再埋掉。
夏军俘虏本以为自己也会逃过一劫。但没想到,最终还是永远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下……
虽然夏军被击退,但是夏军主力九个团,只损失了四个而已。其余的五个都逃了回去。
邬县因为战争的损耗,已经根本不可能住屯军队。这里遍地是尸骸与破碎的砖瓦断木,或者说,这个县城,已经彻底废掉了。
夏军前线溃败的实在是太快了。无奈之下,秦泉只得暂时退回到界修县进行修整。
夏军已经无力再发起大规模进攻,而齐军此时也已经溃败,北部的燕军被雁门关阻拦。
似乎战局现在已经进入到尾声,各方都已经无力,对并州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而同盟此时也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以齐国为首的联盟,正在向燕国施压,要求燕国距续南下。
然而慕容恪一直在,故意回避这个话题。但齐国他们,可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齐国赵国与梁国对燕国下手,他们宣布的燕国增加关税,并且禁止工匠前往燕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