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增加视频的用户粘性(1/2)
李松和陈岩回到办公室,竺风看这两位的眼神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接下来是喜还是忧。
很快,一切都明朗了。
李松上前紧握竺风的手:“我代表松岩科技,欢迎你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竺风顿时喜笑颜开:“谢谢。”
“我们来商谈一下合作细节吧。”
“好。”
目前的现状是:松岩科技已经走上了正轨,收益稳定;而竺风初来乍到,其构思的产品尚待完善,不好评估其价值。
因此,陈岩建议:由松岩科技和竺风分别作为股东,成立一家新公司。
竺风点头同意:这的确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合作方案。
至于公司的名字,竺风提议还是冠以“松岩”,因为这个名字已经通过游子这个产品打出了名气。具体说来,新公司将以制作视频为主业,因此可以取名为“松岩视频”,相当于松岩科技的子公司。
李松和陈岩非常认同:这下两家公司可谓亲如一家,挺好的。
至于股份方面,最终商定松岩科技占64,负责提供所需的全部资金;竺风占36,负责技术研发。这种合作模式跟李松、陈岩当初创办松岩科技时很类似。
合作框架已定,竺风便动身回杭州,准备辞掉那边的工作,然后搬家过来。
几天后,竺风回到魔都,“松岩视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两家公司合在一处办公。
李松的身边从此多了张办公桌,多年好友竺风再次跟他肩并肩,好像又回到了当初的大学课堂。
上班伊始,竺风播放了制作的视频,公司里其他四个人都饶有兴致地在一旁观看。
画面中,主角走在桂子飘香的大道上,周围都是匆匆赶着去上课的学子。
李松一眼就看出:这不就是母校那著名的桂花大道嘛!那熟悉的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都历历在目。
竺风笑道:“我这些视频虽然聚焦课堂,但也顺便展示一下大学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加分项,对于填报志愿的高考学子也是有吸引力的。”
“那是当然。不过,你这些类似街景地图的画面是怎么来的?”
“我回了趟母校,到处转了一圈后拍下来的。”
“哦。”李松感叹:“那你花了不少功夫啊。全国那么多高校,要是全部像你这样拍一遍,工作量可不小。”
陈岩插了句:“我们一个个校园去拍是肯定不可能的,只能花钱请人帮忙了。”
竺风点点头:“对,这样是最现实的。而且每个校园间隔几年后最好重新拍一次,因为校园内部会有所变化。”
李松听了若有所思。
接下来,主角进入到课堂开始上课,涉及的课程涵盖了ai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必修课,既有《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课,又有《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重要专业课。
每个视频大约5分钟,摘取了一堂课的几个片段,拼接而成。
每门课大约包含7、8个视频,均匀分布在一学期的各个时间段,这样就可以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刘雨辰感叹:“风哥,你的这些视频在时间上很分散,显然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请问你是怎么拍摄的?”
竺风回答:“我一个人哪里完成得了?得找学弟们帮忙。这些学弟在了解我的想法后都非常支持,还帮我找了其他各个年级的学弟们一起帮忙,花了一年时间,用手机拍下了这些视频,我再进行剪辑、加上一些配音解说就可以了。”
“那你这些学弟们真不错。”
“是的,毕竟我是他们的学长嘛,总要卖我点面子。”
“可要是别的专业,乃至别的学校呢?他们又不认识你,那怎么办?”
“这……”竺风也深感为难:“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照陈岩刚才说的做:花钱。”
“不止是钱的问题。”李松提醒竺风:“我注意到,你这些视频当中,老师的面部都打了马赛克,恐怕是因为没有获得任课老师许可的缘故吧?”
“对。”竺风没有否认:“都是学弟们偷拍的,我担心引起知识产权纠纷,就隐去了老师的面容。”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咱们将来即使请人拍摄,也要获得老师的同意才行,不然会有麻烦的。”
所有人对此都表示认同。
撇开拍摄方面的问题不谈,对于这些视频本身,大家都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评价。
汪学涛大学念的是数学专业,一直到了大三,才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旁听了计算机学院的很多课程,算是个半路出家的程序员。
汪学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了看法:“风哥这些视频确实很实用,我要是早点看到这些视频,就不会到大三才开始学计算机了。”
这话让李松颇受启发:“对啊,谁说只有填报高考志愿时才需要看这些视频?在校大学生就不需要了吗?他们也可以参考这些视频,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现在社会上不是很欢迎拿双学位的人才吗?”
“是哦,我怎么没想到呢?”竺风很兴奋:“要是这样的话,用户粘性可就大大增加了,几乎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持续关注这些视频。”
“可是双学位很难拿的。”刘雨辰提出了异议:“学好一个专业已经不容易了,再学一个专业,那还不累死个人啊?”
李松“呵呵”一笑:“难是肯定的,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