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破釜沉舟之计(1/2)
蹋顿听完,久久没有言语。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他终于缓缓的站起了身道:我就这遣使者送信给刘辩,与他谈判。
情况危急,使者很快就来到乌桓边界,刘辩手下所驻扎的大营之中,把蹋顿的信送到了刘辩的手上。
看完信之后,刘辩找来曹操等人商议。
战,还是和。
要战,我们也没什么好怕的,到时候直接杀了蹋顿,找人来接管乌桓就是。唯一带来的问题,可能是需要杀很多人,到时候,难免会引起乌桓人的不满,觉得我对乌桓太过绝情。
刘辩负着手,一边转悠一边分析。
要和,怕就怕乌桓和过去一样,阳奉阴违!而且,过不了多久,就又固态萌发,继续跟我们大汉作对。你们怎么想?
刘洋立即道: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想打就打,想和就和,那为什么不打?和谈对我们根本没什么好处!
曹操却不赞同的摇头:乌桓方面,现在他们比我们多出来十万步兵,和十万骑兵,但,他们却找人来和谈,想必是怕了大汉。这种情况下的和谈,少说也能维持十几年。
刘辩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所想的。
曹操继续道:陛下现在最大的对手乃是刘焉,不如保存实力,先对付刘焉。等解决完刘焉之后,大军回防。届时若还想打乌桓,再派大军过来,那就更加的易如反掌。何必急在这一时?
闻言,刘洋也恍然大悟的点头道:曹大人说的有理,是我目关短浅了。
刘辩也勾起嘴角一笑,朝刘洋道:如果蹋顿能诚心屈服,我也不想再大动干戈。至于百年之后的事情,自有百年之后的人去操心。一个王朝,再厉害,也不过几百年就会颠覆,这种事,永远没有长久之计。你去告诉使者,我要跟蹋顿在两军阵营中见面。
遵旨!
虽然经过使者的周旋和刘辩的再三思虑,双方暂时都达成了休战和谈的一致意见。
但,库方和刘辩,却都默契地在暗中安排了许多弓箭手,以防万一。
等蹋顿来到刘辩大营的时候,整个心都是提着的,生怕刘辩一个不高兴,直接杀了他。
其实,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对刘辩来说,蹋顿就相当于一个州牧,随便杀了,都有无数的替代品,根本没什么可稀罕的。
等蹋顿见到刘辩之后,他立即恭恭敬敬的跪下道:臣,蹋顿参加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礼,已经足够显示出了他的诚意。
作为乌桓的大单于,在蹋顿的心中,他的地位应当是和刘辩平起平坐的,但他现在却愿意俯首称臣,足以可见其和谈的诚心。
刘辩满意的一笑,没有叫他平身,而是,就着他下跪的姿势问道:蹋顿,乌桓可愿成为大汉的子民?
蹋顿立即道:回陛下,乌桓愿意成为大汉的子民,世世代代,供奉和维护大汉!为大汉的繁荣,效犬马之劳!
其实,乌桓除了归顺刘辩之外,也还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迁徙,离开这个地方,到别的地方继续去繁衍生息。
只不过他们才刚刚被匈奴赶过来,在这里生存了上百年,有了些许的感情,不愿意立即离开,而且就算离开,再去别的适合生存的地方,一样要为了抢地盘征战。
而现在乌桓跟大汉打斗过之后,实力大伤,实在是不适合再发动战争了。
和谈,归顺,这是蹋顿昨夜和各方部落首领商议的结果。
那些部落的首领从过去的坚决不同意,想给汉军一点颜色看看,到现在彻底转变,纷纷要求归顺大汉,前前后后,竟然不过七八天的时间。
不过也能理解,他们实在是被打怕了。
每一个部落,要不就是被屠光了,要么就是被抢光了,要不就是全被俘虏了,只剩下一个空壳。
他们这些首领,也是名存实亡!
这种情况下,还拼什么命?
没有意义了!
刘辩微笑道:你们愿意归顺,那就好说了。朕,就在这片土地上设立乌州。至于乌桓的族人,大部分都进入汉地,从事生产。你道如何?
乌桓人去汉地?
蹋顿大吃一惊,不解问道:为何要让乌桓人去汉地?陛下,乌桓受了这么多重创,正是需要人的时候,让乌桓人去了汉地,那,乌桓怎么办?
刘辩笑道:你若归顺,那么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乌桓,只有乌州。乌桓需要人,中原也需要人。中原诸侯作乱,虽多已平定,但百废待兴。也是需要人的时候。
蹋顿愣住了。
他只想着投降大汉之后,他便能带领着乌桓的人留在乌桓,继续从事生产,休养生息,慢慢的恢复实力。
但若像刘辩所说,让乌桓人去了汉地,那乌桓岂不是会像羌族一样,永远都只能没落下去了?
他实在是无法点头。
纵然他之前已经想清楚过,乌桓投降后,乌桓人很有可能会被当做苦力,但这已经是最坏的打算了。
让乌桓人去汉地,这实在是有些超出蹋顿的意料,他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刘辩也看出了他的为难之意,并不逼迫,也不着急,就那么微笑的看着蹋顿,一言不语。
库方见双方开始僵持,知道事情很可能出现变化,而一旦出现变化,刘辩必然不会放他们安然回去。
于是,他立即打出暗号,让弓箭手埋伏起来,对准刘辩等人!
这是库方的最后一条计策。
也是破釜沉舟之计!
其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