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王坦之的提醒(1/2)
若是殷浩愿意动身前来关中,那么足以体现殷家之决心。
这是一份重礼啊······
王坦之不得不佩服韩伯的胆量,而太原王氏,现在显然表露不出这般诚意。
“如此甚好!”
杜英微笑着说道,又看向刚刚同样站起来的郗昙。
不知道什么时候,郗昙已经一屁股坐了回去,露出讪讪笑容。
本来他也想表达一下郗家对关中的支持,结果站起来才恍然想起,郗家拿得出手的就四个人,郗愔坐镇京口,走不开;郗超已经是大司马的左臂右膀,所以就剩下他和郗恢了。
郗恢进入关中书院求学,那是板上钉钉的。
所以郗昙本来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再加上韩伯直接把长辈们都搬了出来,郗昙更是怎么也没有办法和人家争夺杜英的目光。
至于坐在王坦之身侧的袁宏,老神在在,比王坦之还要淡定。
他已经铁了心要跟着杜英走,所以反倒是没有什么好掂量盘算的,尽快把家眷都从江左接过来就是,毕竟他家人也不是很多,在江左也没有多大影响力,王谢各家不会横加阻拦。
原本王猛让袁宏过来,主要就是让袁宏在众人不语、各自掂量的时候,率先表态,起到一个领头羊的作用。
不过现在看太原王氏和殷家如此积极的样子,袁宏自然也乐得清闲。
至于作为江左世家北还话题的提倡者的王猛,则就一直静静看着各家表演,见他们表忠心已经差不多了,才施施然说道:
“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那么就从三处出发。
其一,各家和关中通商,并且在关中投资商铺和工坊,而刺史府会根据类型、收入以及招募的人手多寡,减免不同比例的赋税,尽可能的让诸位在关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大家都能发家致富。”
王坦之当即微笑道:
“只要关中有诚意在,那么太原王氏便是把所有家底都投过来,也无妨。”
太原王氏的最终目的,还是返回河东,因此与其在建康府作为琅琊王氏的附庸,被呼来喝去,倒不如先跑到关中来,从关中前往河东,就很近了,只要在关中站住脚,接下来就是等王师杀入河东就可以。
“要是关中商贸受阻,或者有人恶意下绊子,阻挠关中和江左的商贸,导致诸位倾家荡产,那刺史府可也只能说一声‘节哀’。”王猛泼了一盆冷水。
王坦之瞥了一眼杜英,笑道:
“且不说我们这几家在江左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刺史本身更是谢家的女婿,纵然王谢诸家不给殷家、太原王家面子,也总归会给刺史面子的。”
这是在提醒杜英,既然要和江左展开商贸,那么谢家仍然是绕不过去的一环,有谢家背书,那么琅琊王氏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因此,杜英也必须要劝说谢奕,也一并参与到其中。
杜英颔首,这个要求还是能满足的:
“余会和岳父商议此事,岳父身为谢家家主,有些事还是能做主的。”
一旦关中和江左的通商乃至于人才交流等等方面都正常化,谢家从中也不是什么好处都得不到,甚至谢家在荆蜀的商贾早早地就已经在关中扎根,是现在江左之中获利最多的一家。
关中和江左之间,明面上的矛盾已经很突兀,但是并不妨碍暗地里的商队往来。
大家一起赚钱,也促进商品的流通,进而彰显大晋是一个横跨江南、西北的庞大王朝,以聚拢人心。
无论是从利益上,还是从政治角度考量,江左都不会贸然掐断和关中的往来。
王坦之沉吟片刻,还是下定决心说道:
“实不相瞒,之前从江左前来关中的时候,路过寿春,曾随右军拜见镇西将军,镇西将军身体已大不如从前······”
杜英一愣,镇西将军谢尚,一直镇守两淮防线,是朝廷仰仗的封疆大吏,也是谢家在外,比谢奕更具有实权的统兵将领。
谢尚的身体不行了,说明镇西将军的位置快要空出来了,也说明谢家对于军队的影响力会不可遏抑的下降。
除非谢家能够顶着大司马府和王家的压力,再推举出来一个能让双方皆无可挑剔的人担任镇西将军,或者谢家子弟统兵取得一场大胜、获得新的将领封号,否则谢家在军中的人,就只剩下一个远在关中的谢奕了。
“谢安石有可能会让谢司马前去接替镇西将军。”王坦之提醒道。
随着关中、大司马府、江左这三方势力之间矛盾的逐渐尖锐,谢家想要在江左依然把持大权,显然镇西将军这个位置不能放弃。
谢奕前往两淮,绝非最好的选择,因为这自然意味着谢家将放弃通过谢奕实现的、对关中的直接影响,而只是通过杜谢两家的姻亲来约束杜英。
但是相比于关中,谢安现在更在乎的显然还是江左。
陈郡谢氏苦心经营几代人的根基,还是在江左。
而且谢安现在距离王导当时的高度,已经越来越近,从他个人感情上,自然也会倾向于让谢奕来把持军队,以壮声势。
能文能武的谢家,将会是比当初只是占据朝堂的王家,更加可怖的庞然大物。
杜英轻轻敲着桌子,若是没有了谢奕这个身份复杂的纽带和缓冲,那么大司马府、关中和江左三方的关系很有可能从现在的微妙直接变成尖锐的对立,尤其是前两者。
大司马府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关中摆脱下属的名义,崛起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