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科技大会(2)(1/2)
伴随着丁香花的香气,春天终于到来。
北国紫色浸透枝头雪的五月里,工大俨然已成为一座丁香之城。走在花树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
所有的树木,草皮都换上了绿装,一片生机勃勃。
从主楼前的大门,一直到新楼楼前,一路上张挂着各种各样的条幅。led技术全球研讨会,就要举行了。
随着会议举办日期的临近,学校里愈发的热闹了起来,几个相关院系全面动员,为会议做着准备工作。
这个会议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国际性技术会议。
这种细分领域的技术研讨会,往往级别并不高。事实也是如此,每年led技术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公司,都会定期在三月举行年会,会议的原定地点是在纽约。
这些年,由于led相关领域的突破不多,参加的人和机构也越来越少,会议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小,很有种向发烧友会议转化的趋势。
但是随着两篇论文的横空出世,沉寂已久的led产业界,彻底沸腾了起来。led大规模的应用,行业的春天,终于来临。
———————
会议的改期,和改地点,不但没有降低会议的影响力,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逐日增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几家公司纷纷发布了自己的蓝光及白光led的产品及应用。
蓝光及白光相关产品的密集发布,带给了led产业的更多曝光量,这种曝光,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
这些注意力,有些来自金融市场。一些投资及投机资本,准备冲进这个被新开辟出来的市场,挖掘第一桶金。
不少led企业就准备趁着这股东风,借机上市。可锐就准备把自己的上市计划提前到91年底,而不是原来历史上的93年。
自然,在资本被吸引过来的同时,一些潜在竞争对手,也在跃跃欲试,准备冲进这个新的蓝海,分一杯羹。
所以,这个本应该是led行业内部的会议,其影响力,反而逐日扩大。
报名来参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这个普通的技术会议,已经开始有了点年度盛会的感觉了。led这个半导体行业的小分支,慢慢有了与主流分支相抗衡的趋势。
—————————
很快的,这个会议,仅仅从海外报名参加的人员,就超过了一百人。
即使在后世,如果一个地方或者大学,举办的国际性技术会议,只要能够吸引20名国际友人,都算是不小的会议了。而且这种国际友人里,华人面孔还要占大多数。
这次的会议,更为难得的是,参会的人员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是以技术人员为主。更多的企业高管,投资经理,出现在与会人员的名单上。
这些公开的信息,反馈到了东道主这里。与这些信息相对应的,这个会议也就被愈发的重视了起来。
会议还没有开始,就有了诺大知名度。
led产业年会,逻辑上只是一个行业内人士,交换科技成果的地方。国内方面,有资格参与,或者说有兴趣参与的人和企业都很少。但是今年的情况有了些变化。
一大批企业和学校,都收到了来自工大和光电科研的邀请信。但邀请信的发出方,并不是邀请他们参加led科技大会。而是参加《1991年led设备展览会》。
所以,这段时间,有不少来自国内的客人,不管是来自学术界,还是企业界,也都纷纷动身,向着北国前进。
————————
光电科研,作为这次会议的协办方,也在积极做着准备工作。这种准备是从钱,物,人等多方面进行的。
钱的方面,光电科研为这次会议也算是大出血,捐款20万给学校作为经费,支持学校在会议期间的的各种费用及花销。
物的方面,这次会议的另一个主角,led大屏正在紧张的最后调试中,在工大主楼广场前的一个角落,拉起了一个帷幕。
led彩色大屏已经树起来并一段时间了。但由于led灯珠,都是实验室小批次制造,参与生产的工人和学生,都是边学习,边成长,再加上大家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最终的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这几天的运行,实际也是在做最后的时效测试,很多坏掉的led需要撤换。好在随着连续的通电测试,每天需要更换的比例,已经开始大幅度降低,估计很快就会到达可以演示的水平。
成永兴对这种产品质量问题十分头痛,他没有过大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经验,面对这种问题,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光电系统里,根本就没有人有过这方面的相关经验。就连王青山这位借调过来的总师,也没有过这种经验。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好在王志武,王教授的二儿子已经答应他,很快就会加盟光电集团,重点负责led车间的生产和质量问题。
其实王志武也没有任何半导体生产经验,但他已经是成永兴能够找到的最好人选了。在冰城,根本就找不到有相关经验的人。王志武不管怎么说,在电子类企业,负责车间生产,算是粘了一点边。
等这次大会结束后,光电科研就会面临一次重新梳理工作。手工作坊式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越来越庞杂的产品体系。如果再以这种形态运行下去,也许收到的订单越多,离死亡也就越加靠近。
————————
光电科研的生产和科研活动,都停了下来,全力备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