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明月楼高休独倚【中】(1/4)
越是往前,越是人声鼎沸,可忽然一阵晚风吹至,整个太上河的人们顿时变得安静起来,纷纷转头看向河面。
“要起雾了!”
蒋琳琳说道。
气象万千,变幻莫测。这天气几时云雨,几时落雪,本是不定之数。但在太上河中,这起雾的时刻每一年的不同季节,却都有固定的时候。
晚风刚过,一阵浓郁的雾气铺天盖地的从河面上游滚滚而来,令人饱尝其中气氛。
赵茗茗对雾气没有什么感觉,喜欢厌恶都谈不上。至于旁人看着这雾气流露出来的那种欣赏的意味,她也并不能理解。毕竟雾这东西,就好似笨拙的风多了些颜色。
虽然时刻都在流动,但速度却不快,要与环境互相衬托才能有些趣味产生。
雾气刚起时,其中水汽很大,便显得有些厚重,沉沉的铺在水面,顺着河畔蔓延到陆地上。开春时节,春雨绵绵,再加上太上河的水汽蒸腾,因而是雾气最胜的时候。
不过随着阵阵晚风的干燥,雾气中的水汽逐渐减少,原本与河面紧紧贴合的武器,渐渐地就开始朝半空弥漫。
一回头便是一重变化。
再回头,这雾气已经漫过了树梢,把月的亮与河岸两旁的光都遮蔽在其中。远处无论是山川,城郭,亦或是树林都看不清楚。而空气也变得有些粘稠、憋闷,没有先前那般的清爽。呼吸之间,仿佛吞云吐雾。说是仙境之景,着实有些牵强。但配上两岸的富丽堂皇,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任何愁惨之感。
就是这样不深不浅挂着,让人浮想联翩的同时,觉得身心也有些斐然。
在北方,起雾之后基本都会落下雨雪。
但太上河的雾很是纯粹,不会牵连这雨或是雪一同到访。
赵茗茗看着雾气白如牛乳,像极了九山之上的晨雾。但现在可是月上柳梢头,距离倾城还有好几个时辰。
在九山上,赵茗茗偶尔早起时,披衣开门,驻足愿望。
除了门前的喷境外,脚下之山的轮廓也是忽隐忽现,像是个调皮的孩童在捉迷藏。等日头彻底升起来,晨雾还能坚持一小会儿的时间。疏密的光影纵横倾斜,像利剑般把这雾气刺出许多个孔洞,照在她的门前。
接着就可以听到院落外早起人的言语之声,若是天气晴好,甚至可以一眼看到白云间的深处,倒映着不知何处三三两两的人影。
千疮百孔的雾气消散后应当也是归于了这白云之中。烟气飘摇着,打着旋,笔直的被风托起,最终消弭于无踪影。早晨才算是彻底到了。
赵茗茗不自觉的叹了口气,引得糖炒栗子慌张侧目。
“小姐你怎么了?”
“无事。”
赵茗茗摇了摇头说道。
无事之人最有事,只是心事不逢时。
有些心思,就是连糖炒栗子也不愿意说。心事就是心事,放在心里的事情才能算作心事。要是与旁人说道起来,那这心事就变了味道。何况以糖炒栗子的脑袋,也不一定就能理解赵茗茗的心事。心事不是不可以说,而是得说给能听懂的人。
太上河的雾与九山的一早一晚,昼夜颠倒,像极了她现在的境遇。自从来了这人间,她的所闻所见,所做所感,又有哪一件是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可人间万载如此,若是不能适应,便如同大浪淘沙。唯有颠倒了自己,换个心思眼光去看待,或许才能觉得其中有些可爱。
雾气虽然奇特,但蒋琳琳早已熟视无睹。不过她发觉赵茗茗却是看的出神时,便也安静的站在一旁,没有出言打扰。直到她看到那坛庭小姑娘一个人兀自前行,越走越远时,这才开口提醒了一句。
赵茗茗如梦初醒,急忙抽身去追。
没想到这坛庭小姑娘腿脚迅捷,不多的功夫,便领先了众人记账员。忽然朝右一拐,钻进了一条岔路,不见人影。
还好有蒋琳琳在,对这太上河的地理风貌极为熟识,不然这么多条街道,非要把人弄得晕头转向不可。
赵茗茗走过去一瞧,看到这是条平整的胡同。另一头有没有出口暂且看不见,但这入口却和太上河中的风情格格不入。
太上河中大多种柳,柔媚的姿态像极了姑娘们的玉臂和腰肢。但这条胡同中载重的书,却都是厚重的杨树与少许槐树。
灯光也不如主街那般亮堂,但灯火的颜色,却像白日里的阳光一样洁白。
胡同两旁的墙高七八尺,上面是青混蓝的瓦片盖着屋脊,再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扇对开朱红色板门。
“这里是什么地方?”
赵茗茗问道。
“都是人家的宅子,住的都是些太上河中的老人。”
蒋琳琳说道。
这个“老”字不单单是指住在这里人们的年纪,更多的是他们对太上河的贡献以及资历。
一般的人,是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
唯有对太上河有大贡献的人,才能在这里分的一处宅子。享受自己清幽的同时,还能看看自己待了一辈子的太上河如今又是怎样热闹的。
人老了或许都会如此。
干了一辈子,太累,就像躲在远处清静清静。可要是真的安静下来了,安静到坐在门口数雨滴,算雪片,那就又觉得浑身不舒服。还是太上河的安排更妥帖,更有人性。
蒋琳琳说,这样的房子,里面有两个院子。有的是前院大,有的是后远大。但加在一起,都是差不多的,没有说哪一户一定就比旁的人家大上多少。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