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孝字千斤(1/2)
于婷芬的大伯于德敬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高兴。
俗话就骑着马好找马,如今自己家虽然不缺吃缺喝,但却缺少后代根。
于德敬让人去高平镇给高三学说,只要他肯把儿子给于家,要多少东西都没关系。
那一年天气干旱,田里的粮食是颗粒无收,高家本就是个佃农出身,平常的年景也是半糠半菜的生活。
那里搁得住这样的年景,又加一县里增派捐税,一下子把所有的粮食折卖了,免强支应了官家,这下到上好了,深冬季节,家无隔宿之粮,人可怎么活呀。
高三学给老婆商量,准备全家都去逃荒,可是自己的八十多岁的老娘又没地方安放。
如果自己一家人走了,老娘呆在这样破旧的家里,无粮无食岂能有她的命在。
要说让母亲陪着一同逃荒,她一个八十几岁的小脚老太太,走路又走不上来,可该怎么办哪。
正在他为难的时候,黑仓庙的七姑来了,她一进门,就看见了高三学的老娘在逗小孙子玩。
双胞胎的两个男孩子,高秋和高季,正躺在摇篮里哇哇大哭。
两个孩子都是一岁多大,眼晴里盯着老奶奶手里拿的斑鸠瓶子,他们是又渴又饿,虽然那瓶子里只是凉开水,但是喝了总会觉得肚子时饱饱的,可是,喝过之后,还是饿,所以就一直哭。
两孩子很瘦,高三学的妻子有些难过的看着丈夫。
“你看要是继续这样下去,咱娘怕是难活了。”
“怎么了,昨天我不是要了半碗米吗。”
高三学有气无力的说话,昨天他跑了十几里路,要了半碗米,那还是遇见一家有钱人办喜事。
他上门讨,高三要,人家怕惹上悔气给他挖了半碗米,如今这世道,穷人家都是穷得揭不开锅,谁会肯给一点吃的。
“你看,j昨天那半碗米,我煮了米汤,给咱娘端去,她一口没喝全喂给了这两个孩子,如今他们又哭成了这样。”
“咕噜,咕噜”高三学听着自己肚子时发出的声响,再看看自己的婆,面黄肌瘦,已经呈现出菜色。
“孩子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哪,我也好饿啊,三天我都没见一滴面了,要是再这样下去,只怕咱全家都难逃活命。”
“高秋,高季,奶奶对不住你们,看样子只能保仹住一个了。”
高老太太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
两个都是心头肉,那个也放不下,可是,放不下孩子,自己一家人可是难得活命,为此她又想起了巧姑的话。
黑仓庙的巧姑昨天来瞧她,给她说,黑仓庙的于德城家想要一个男孩子。
他家许诺,如果可以的话,能给他们十亩地,外带一车粮食。
老太太不原意呀,谁家的孩子谁不疼,如今可怎么好。
高三学蹲在地上,想起了昨个巧姑来说时,母亲和媳妇都是坚决不愿意。
老娘为此还把俩孩子要到自己眼前,说谁要是敢抱走孩子,她就跟谁玩命。
可眼下,老太太一时心悸,一头栽倒在床前,头一下子磕破了,血流了下来。
听到动静高三学急忙朝娘住的这间屋子里来,一眼看到母亲栽倒在地上,急忙上前扶起,他媳妇也忙着进来哄俩孩子。
高三学掐了母亲的人中,又是捶打后背,又是抺啥前胸,老太太却一点动静都没有,鼻息间只有一点微弱的呼吸。
“唉,咱娘这是饿坏了,这可咋整啊。”
“三学兄弟,你想好没有,多好的事啊,这又不远,啥时候想儿子了。
随时都能去看,再说了,于家也说了,人家就是让给他们家带个男孩子,如果下一胎,于家添了自己家的孩子,说不准又把孩子给你们了。”
巧姑从外面进来,这次她不是空着手来,而是用手绢包着一包的红薯皮。
这可是她当当在于家聊天场,捡来的红薯皮。
当里她捡的时候,于德城拦住她,把一袋细米和二斤白面给她,说是让她再去问问高三学,如今这年成,自己一个比较富裕的户都难,更何况他一个穷苦的偲佃户。
巧姑接了东西,把东西放回到家中,心里想着,如果自己把这些个好东西送过去,岂不是又惹高家的人眼气。
不如自己如此这般先去试探试探。
她打开馍框,拿出里面吃剰的红薯皮,用手卷包了,就朝高平镇而来。
巧姑的心里挺高兴,如今在这荒旱之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够得到一袋米面,那该是有多幸运,自己说啥也要促成这件事。
于家弟兄到时候那还能亏了自己。
巧姑想到了这里,嘴角不仅渗出一丝丝的喜色来。
她快步走到高三学的茅草屋门前,拍了拍门:“三学兄弟大家嘛。”
“高三学这会抱着母亲,眼泪巴沙,没有吃食,老娘昏倒,那心里的滋味会好受,空然间听见门外传来一句熟悉的声音,立刻说到:“巧姑,门开着哩,你进来吧。”
“哟,好事啊,前天自己来串门,刚刚说了句,如今这年头,养一个孩子都不宜,更何况是两个。”
自己就说了这一句,他们就对她是又骂又说,就差点拿棍打了。
当时自己说:“你们要是不愿意给人,为嘛要说出去。
既然说出去了,那当然就是一个孩子百家求,这会又是如此,是个什么意思。”
高老太大骂:“呸,你怎么不把你家孩子送人哪,我们什么时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