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震撼众人一整年(1/2)
剪辑完成版的《等待》长度有点儿出乎姜山的预料。
他原本打算的是一个三分钟的公益短片,没想到最后还是超了。
成片长度近4分钟,3分55秒,勉强在公益短片竞赛的规则要求之内吧。
实在不能再剪了,再剪下去就不完整了!
反正是有点儿导演剪辑版的那个意思了,哪个素材都不舍得扔。
《等待》这个短片的背后又没有制片人、投资方施压,所以在剪辑方面姜山当然是奔着完整去的,尽可能的保留更多的剧情细节。
这个短片如果放给普通观众看,那么他们可能关注的是剧情。
杨琳不一样,她首先关注的是姜山对于镜头语言的运用。
比如一开始这段董宣在和医生的电话对话,就是用的斜面拍摄。
这种拍摄方法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上学期的《影视导演基础》课程上也都有讲过。
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为斜线,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扩大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人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当然还有在表现人物时最重要的一点,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突出主次关系。
这里,杨琳第一眼便看到了作为前景陪体的陈强。
姜山拍的这个短片已经算是长的了,其他好多投稿都在三分钟,甚至两分钟以内。
不过长点儿也是有好处的,像一直到董宣扮演的女儿开口叫‘爸’前,杨琳一直以为陈强起到的是点醒女主角的作用。
毕竟这种公益短片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讲‘孝’的。
没想到的是,短短四分钟的短片,姜山还在这其中玩儿出了花样反转。
这已经不是学得怎么样的问题了,光是看成片效果,杨琳唯一能想到的一个词是‘成熟’。
与之相对比的大三大四的作品,完全就属于‘稚嫩’了。
镜头语言很少,镜头景别之类的也都是最常见最常用的,整个短片姜山没有刻意炫技,其实他也不会,偏偏给人的观感很好很舒服。
就是四平八稳的拍摄,四平八稳的剪辑,最后展现在面前的就是现在的成片了。
惊喜,绝对是一个惊喜!
影片其实一直到最后没有明确说出想表达什么,每个人看完后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陪伴、亲情、关爱老年人、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等等……
完全不像一个学导演不满一年学生的作品。
姜山来递交了自己的作品离开后,杨琳忍不住又将他的作品重新在电视上播放了几遍。
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期,假如不是事先知道这是自己学生的作品,杨琳甚至会认为这是某广告公司新拍的公益短片。
剧情、画面、质感毫不逊色。
之前她还觉得管理系大四有个作品的寓意挺好的,塑料袋里装着一条金鱼,而袋子破了一个口子正在不断往下漏水,把人类比做金鱼,以此来告诫大家要珍惜水资源。
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创意,拍的也还可以。
不过现在她改变主意了,《等待》值得。
……………………………………
日常学习、等待。
4月21号下午的14点30分,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北国剧场拉开帷幕。
那个《等待》的作品递交上去后,第二天班导杨琳就交给了姜山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出席开幕式的任务。
台上各路领导畅谈入世第一个春天国产电影的未来,姜山则顶着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代表的头衔坐在下面,不时地鼓掌,做足了戏份。
好不容易挨到开幕式结束,姜山这才有时间去北师大艺术楼的二楼看展。
这届大学生电影节dv录像竞赛的作品展示厅在艺术楼的二楼大会议室,
规模肯定不如电影节的正餐开幕影片展,不过还是给足了面子和里子,除了展览的会议厅布置的有点儿像家电大世界的电视展区外,其他的没什么毛病。
据说这些电视也都是北师大的学生拉来的赞助。
姜山的作品《等待》就放在这里展览。
眼下的电视远不如后世纤薄,画质分辨率什么的更是不如,看起来也特别的笨重,然而姜山的重点根本没在这些外部的设备上面,他在看从自己手中一点儿一点儿诞生而出的作品。
他在看围观学生和观众的反应。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驻足欣赏、称赞,姜山心底就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虽然它只是短短的4分钟不到,却倾注了姜山的心血和努力。
这种被人欣赏的感觉真的很棒!
作品的女主角董宣虽然没能参加下午两点的开幕式,不过还是赶来了艺术楼二楼的展览厅。
本来成片剪好后姜山准备第一时间让自己团队看一眼的,不过董宣说什么都不要,说着要保持神秘感之类的话。
所以今天下午这次是董宣第一次看成片,她的心中自然无比激动。
“这是我?”
屏幕里那个挺着大肚子的女生真的是自己?
董宣有些不敢认,主要是她第一次见自己孕妇的形象,不免又想起了当时挺着大肚子时那种怪异的感觉。
她的目光不时地看一眼身旁的短片导演姜山。
虽然自己挺着肚子,但在姜山的镜头下拍得还是挺美的,这是令董宣比较满意的一个点。
抛开外在的一切的因素,董宣也愿意和这样能发现演员‘美’的导演合作。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