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酒不醉人人自醉(1/2)
肥水不得不流入外人田,但也得留下点。
童建国投资拍电视剧是以蓝城电视台的名义。
实际上,蓝城电视台也只赚了点发行的钱。
像制作、运营等来钱的门路跟蓝城就没啥关系了。
身为蓝城人,童建国总得往回找补点。
童建国为拍电视剧成立的蓝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跟皮包公司差不多。
电视剧结束拍摄以后,基本就剩不了几个固定的工作人员了。
像丁导和他的几个手下都是盛京电视台的人。
还有一些服化道人员都是长影的或者临时雇用的。
拍完电视剧就一拍两散了。
成立专门的后期制作部门,也算是给文化发展公司撑门面。
人员嘛,就从长影借用。
有愿意到蓝城来的老师傅叫几个过来。
再找几个新人带一带。
办公地点当然还是在赵君他们家的部队大院。
人这本来就是营级编制。
撤编后显得空空荡荡。
童建国成立新公司,一番招兵买马,大院便再次热闹起来了。
10月底,老干部楼的钥匙发放下来。
郭子抓紧时间安排工人帮童建国装修两套屋子。
“曲大眼在旅大那边的项目也已经下来了。”
“你们这就准备过去了是吧?”
“是啊,先休息几天,年前就得进场了。”
旅大跟蓝城差不多,冬天都不太冷,照样可以施工。
只是稍微得增加点防寒措施。
“童哥,听说你们小区要建什么物管理?”
“物业管理。”
“就是类似于居委会那种是吧?”
“嗯,差不多,你留一两个懂建筑的,处事稳当的就行了。”
“那我把老万和大徐留下来,反正他两岁数也有点大了。”
“行。”
童建国之所以要组建物业公司,一是自己的需要,二是老干部们的需要。
童建国眼下住的是红星集团的家属楼。
刚开始建的两栋楼还不错,都是熟人。
大家在单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还算规矩一些。
后来建的几栋,彼此不太熟识,就肆无忌惮了。
楼下不能有空地儿,有一点点就能好几家去抢占。
楼道儿里也必须塞满了,恨不能走道儿的地儿都不给你留。
另外,还有很多家庭烧炉子、烧大炕。
到处整的埋里埋汰的。
红星集团这还是全市中高档收入的阶层。
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没办法,大家都是过苦日子过来的,啥都得抢,啥都得多吃多占。
到了老干部楼这边就更要命了。
老干部们貌似觉悟高一点,可还有很多农户呢。
农民老二哥比工人老大哥可精明多了,也更擅长多吃多占。
这要是不加以约束,整栋楼就能变成养猪场、养鸡场。
所以,刚开始卖房那会儿,东风房地产公司就订好规矩了,买房子得引进物业管理。
这得到了老干部们的强烈支持。
随着钥匙的发放,物业管理就开始稳步启动了。
设立门卫、保安、保洁。
楼前的空地上开始修建花坛,平整场地。
《知青》剧组从盛京转场到常春后,又拍了两个星期,便完全杀青了。
童建国本身已经参加开机宴了。
眼下全剧杀青,人员也离开三分之一了,就不打算让公司再破费了。
没想到长影方面还挺积极主动,非要举办关机宴。
这事儿主要是张笑天张罗的。
他毕竟是个文人,在这方面比较热情好客。
开机宴时梁晓声、赵子龙就过来了,关机宴有文学界前辈主持,他们当然也少不了。
离开的演职人员们,丁导也尽力联络让他们过来。
反正给他们报销往返的路费和住宿费。
童建国提前一天来到常春,丁导和樊军陪他在周边转了转。
童建国以前在昭乌达盟时也是天寒地冻的环境,但降水量低一些,难得一见大雪茫茫的景象。
第二天,关机宴正式开始时,童建国过来一看,好家伙本来已经离场的演职人员绝大多数都回来了。
除了张丰毅他们几个在戏上离不开以外,其他人基本都到了。
连杀青都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吴秀波都回来了。
大家见面,热情寒暄一番。
尤其是梁晓声、蒋子龙、张笑天他们几个。
童建国跟他们在一旁闲聊几句。
梁晓声悄mī_mī地拿出三本书。
《知青之北大荒》上中下。
蒋子龙惊叹:“这么快就出来了。”
梁晓声压低声音:“这是毛样。”
张笑天懂这里的名堂:“这得等电视剧开播时再上市销售。”
“哇,那一定能卖好多呢。”
蒋子龙在一旁羡慕不已。
“三本60万字,稿费也得一两万。”
“现在还不知道能拿多少。”
“怎么会不知道?难不成你千字五十?”
张笑天打量梁晓声几眼:“小梁恐怕不是按字数拿稿费……”
“那按什么拿?”
“应该是抽版税吧。”
“哇,这牛掰大了。”
梁晓声连忙说:“我也是听了童总的建议。”
童建国摆摆手:“那还是说明出版社对你有信心。”
“抽多少版税?”
蒋子龙问。
“这个……”
梁晓声还有些不想说。
“说说嘛,就咱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