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一九五五(上)(1/2)
太阳才升上天空半截,整个大地就好像火烤似的炙热。
曹安堂不知道自己骑了多久的自行车,都心想着放弃的时候,总算是远远看到了写着“秦刘村”三个字的引路牌。
心中重新燃起希望,紧蹬几下冲着秦刘村村口而去。
昨天下班的时候,曲志刚说要实现百分之百的小手工业者互助合作,曹安堂也保证会为之努力,那自然不能只嘴上说说,必须实际行动才行。
而这个实际行动,当然也是要从那些没去登记的小手工业者身上着手开始。
其实早在开展登记工作之前,他已经对自身所管辖的三个镇上小手工业者人员情况有所了解,只是这份了解,仅限于在各镇召开的动员会议上听取各村生产负责人的汇报。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庄寨镇下辖秦刘村的秦家砖瓦匠。
犹记得当时秦刘村的那位生产负责人刘长河同志说过,整个庄寨镇都知道一句流传民谚,“挑梁必选吴家木,盖屋就使秦家瓦”。
后半句说的,正是秦刘村老秦家世代相传的烧砖制瓦手艺无人能比。
起初,曹安堂还有些不理解,后来在镇上同志带领下,看过了庄寨镇曾经那位镇长住的两层半大砖瓦楼之后,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
他当年也是去过不少大地方,见识过无数富丽堂皇的城门楼、大庄园,甚至进济南的时候,都用长竹竿挑下来过洪家楼前大户人家墙头上的瓦片。那时候觉得,剥削阶级的**已经到了连房檐都不放过的地步,取的名字还好听,叫什么琉璃瓦,一块瓦片的造价能顶得上他几天的口粮。
可见识过庄寨镇的秦家瓦之后,他才终于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剥削阶级的**需求,而是中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传承下来的智慧和手艺。
倘若这样优秀的手艺可以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被更多人学习到,实现了精致工艺砖瓦的量产,其需求不可估量,能给劳动群众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改善同样不可估量。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这就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大概念上的比喻,而是真切的、实际的、完全符合字面意义的添砖加瓦。
所以,开展登记工作之初,曹安堂就对秦刘村的同志说过,一定要动员秦家砖瓦匠手艺人,踊跃参与到互助合作当中来。
哪怕不是所有人,有一两位加入进来,那也是好的。
然而昨天初步汇总登记情况之后,竟没看到秦家瓦的登记内容。
曹安堂就知道,这边出问题了。
他今天没通知任何人,也没带任何其他同志在身边,一路走走问问找来秦刘村,就是想看看问题出在哪。
是宣传工作没做到位,还是秦刘村的老秦家手艺人对互助合作有什么误解?
说白了,就是来暗访调查的。
恢复工作之后的这不到一年时间里,曹安堂也进过不少村子,都是曹县本地的,差不了十里八里路,就算再怎么风俗不一样,但也绝对相差不了太多。
可第一次来秦刘村,他竟然见识到村头还有持枪站岗的了。
就是那种真刀真枪的站岗,和前几年猛子夜里在祝口村村头外当暗哨时一模一样。
知道的,那自然能认出来是本村民兵队。
不知道的,绝对会以为来到了哪家山寨大门前。
距离村口还有百来米呢,那边站岗的俩光膀子壮实小伙就把手里的武器举起来了。
“站住!干什么的!”
一句厉声喝问,引得曹安堂皱起来眉头,可他还是下了自行车,尽量展现出笑容。
“同志,我问一下,这是不是秦刘村?”
“大路边牌子上没写啊,你看不见呐,眼瞎还是不认字?”
对面一小伙撇着嘴,没句人话,曹安堂当时真想大巴掌给他扇趴地上。
不过也是这种初来乍到遭受的待遇,让他隐隐感觉这一趟可能不太顺利了。
“嘿,同志,你这话说的。我看见了,这不是怕找错了吗。”
“怕找错,你就别来!少废话,说,你是来干什么的。买砖买瓦那就写清楚你从哪来的,要多少,交上钱回家等着给你送去。要是找人,说说你找谁,我上村里给你喊人去。要是啥事没有,那就趁早滚蛋,别让俺们拿你当成贼,打死在这都没人管!”
好大的口气,好嚣张的态度。
曹安堂仔细想想,也就是抗战年代跟着四叔进城一回儿,在鬼子宪兵队门口遇上俩看门伪军才有这架势。
这都什么时候了。
解放都多少年了,你还真把好端端一个村弄得跟土匪山寨一个样了吗。
曹安堂不自觉挺了挺腰板,面色变得冷峻许多。
“同志,我不买砖不买瓦也不找人,就是想进村看看,不行吗。”
“滚!听不懂人话是不是,知不知道这什么地方,这秦刘村,一块碎瓦片都比你烂命值钱,看什么看,回家看你姐大胸脯去!”
“你!”
“我什么我,你还想动手是不是。来来来,你动一下我看看!”
对面愣瓜青年使劲摇晃着手里的枪把杆。
就这架势,曹安堂至少能想出来十种方法怎么缴了对方的枪,踩着那小子的脸让他哭爹喊娘。
可真要是那么干,这一趟来的不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吗。
反倒是眼前这种遭遇,让他觉得很有必要让对方再嚣张一会儿了。
眼盯着前方,默默后退两步,心思急转片刻,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