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趁胜追击(1/2)
调整脚步。
调整脚步。
aj-霍克的重心始终保持着灵活的机动性,小碎步的来回移动控制住身体平衡,前后左右的移动都能够随时跟上,一心二用地盯准外接手和四分卫的站位。
因为绿湾包装工的防守前线选择密集型的区域联防,真正形成一个天罗地网,这也使得霍克不需要亦步亦趋地卡住位置,进而赢得更多伺机而动的机会。
这就是陆一奇接手绿湾包装工帅印之后坚定贯彻实施的防守战术核心奥义。
那么,此时四分卫的动作也就格外重要了。
没有传球。
还是没有传球。
依旧没有传球。
霍克的视线牢牢盯紧着奥顿,迟迟没有能够等到奥顿的传球动作,然后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奥顿的迟疑和慌张。
机会!
脚步一蹬一冲,毫不犹豫地,霍克本能的条件反射就第一时间牢牢抓住了机会,身体瞬间完成上步。
因为双方在前线区域的停滞时间过长,这也使得球员的位置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攻防战术都已经在位置变换之中发生了多次变化,站位与站位之间的对峙全然不同。
这也是霍克当机立断选择上步的原因——
无人盯防。
位置与位置的变化之间,霍克的斜前方就出现一条狭窄的空档,他的当机立断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了这个空档,势如破竹地全力冲刺,不过眨眼之间就已经切入了口袋之中。
砰!
啪!
霍克上步的位置是奥顿的左侧,也就是右撇子四分卫的所谓“盲侧”,奥顿根本没有注意到霍克的出现,依旧在愁肠百结地考虑着到底应该如何传球,然后奥顿就没有任何挣扎也没有任何抵抗地遭遇擒杀。
轻松写意!毫不费力!
“漂亮!”
“精彩!”
“绿湾包装工的外线卫aj-霍克成功擒杀了芝加哥熊的四分卫凯尔-奥顿!”
“奥顿的持球时间着实太长,面对绿湾包装工出人意料的短传区间密集防守,奥顿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寻找到传球空档,这反而给防守组留下了发起攻击的时间和空间。霍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
“奥顿没有任何机会!”
“三振出局!”
“绿湾包装工干脆利落、强硬果决地完成三振出局!芝加哥熊的进攻战术根本没有来得及施展开来就直接遭遇撞墙!”
“从下半场两支球队各自的第一波攻防就可以看得出来,中场休息阶段,阿奇教练的调整占据了上风。绿湾包装工先是用一波六分钟的进攻取得了任意球得分,而后又完成了一次八十三秒的三振出局防守。”
“现在,天气状况依旧在扮演重要角色,双方的进攻都被束缚住了手脚,但绿湾包装工正在逐渐建立优势。这与上半场的焦灼与混乱是不同的,同样面临束手束脚的困局,绿湾包装工成为了率先站稳脚跟的一方。”
“哇哦。”
“这无疑是令人意外的一个发展走势,毕竟,这是士兵球场,而不是蓝堡。”
“比赛现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那么,接下来双方对阵的核心也将发生不同,洛维-史密斯教练必须快速做出调整,防守组必须充分利用优势,及时遏制住绿湾包装工的推进,否则,优势与劣势的差距就将进一步拉开。”
演播室里的分析评论员清晰地明白这一点,洛维和陆一奇也同样清晰地明白这一点,双方的博弈进入全新层面。
而这一次,抢占上风的……依旧是陆一奇。
芝加哥熊被迫三振出局之后,不得不选择弃踢,但问题就在于,一来,弃踢位置并不好,距离芝加哥熊自己的端区也就只有十五码——因为奥顿被擒杀的时候损失了一大堆码数;二来,妖风阵阵对于主队和客队是公平的,并没有因为主队登场就收敛起来,这也为弃踢增加了更多难度。
最终,芝加哥熊的弃踢摇摇晃晃地落在了绿湾包装工半场三十五码线附近,而且还被回攻了八码左右,罗杰斯率领进攻组登场的时候,赢得了一个四十三码线上开始进攻的绝佳机会。
一档十码。
绿湾包装工的进攻战术就再次出乎意料。
客队进攻组选择了最经典也最基础的“i字阵型”,这是橄榄球所有阵型的原始站位,后续的手枪阵型、散弹枪阵型等等全部都是从这里脱胎衍生开来的,同时也是流传时间最久的经典阵型。
所谓的“i字阵型”,因为与字母“i”一模一样而得名。
五名进攻锋线一字排开,四分卫站在中锋身后,贴身站立;四分卫身后则分别是一名全卫和一名半卫,呈现一条直线,每个人之间的间距约莫是三码左右。
根据不同需求,三名外接手和一名近端锋的站立位置各不相同。
最古老的版本之中,四名接球球员都与进攻锋线站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而后渐渐演变出变种版本,四名接球球员根据不同需求,位列到四分卫和跑卫构成的纵向直线上,用以迷惑对手。
在现代橄榄球之中,全卫渐渐消失隐形,所以“i字阵型”之中,四分卫身后的跑卫更多时候都只有一名。
不过,绿湾包装工本赛季经常采用双跑卫战术,此时就是如此,再次呈现出最经典复古的“i字阵型”。
五名进攻锋线一字排开,左翼两名外接手、右翼一名近端锋,他们的站位都基本与进攻锋线保持平行,但稍稍落后半步——否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