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大梦初醒(2/2)
在位高权重,这些全都是虚的,只要朝廷一纸书文就能剥夺我的一切,这些话也就只能对你说说。”洪承畴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罢了,罢了,现如今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你替我回摄政王和太后的书信吧,还按以前的老办法回复他们即可。”多尔衮和太后都在催促他尽快平定江南,但那完全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军事上根本就不可行。
虽说洪承畴控制着十几万征南大军,但那只是纸面上的数字,真正可以拉到战场上的军队还需大一个很大的折扣,洪承畴实在没有平定江南的把握,为了避免重蹈多铎的覆辙,只能采取防守反击的办法,极力避免在敌人的内线作战。
时至今日,洪承畴依旧不相信湖广方向上的明军就是江南的主力,那只不过是战略牵制的偏师而已。
虽然九江已经失守,更多的迹象证明明军已经把大量精锐部署在西边,但洪承畴依旧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湖广打仗的是明军主力?
这种把戏也就只能骗一骗战场上的雏儿罢了,却是骗不过洪承畴的。
作为明军野战主力的毅勇军和扬州军,就部署在沿江一带,虎视眈眈的盯着江北,不可能去到湖广。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那张启阳和史德威演了一场瞒天过海的好戏,已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把主力调到了湖广方向,但有一个事实却骗不了人:动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千古不亘的道理,要想支撑主力作战,必定需要海量的钱粮资材。
大规模的动员永远都不可能在悄无声息的情形之下完成,残明最重要的后勤动员能力几乎全都在洪承畴的眼皮子底下,明军会在没有完成后勤动员的情况下去和阿济格决战?
绝对没有这个可能。
明军的主攻方向必然是江北,北伐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就在这个时候,贴身的亲卫送来一份书信。
书信来自湖广,是左梦庚的亲笔信。
和前几次的来信一样,内容并无新奇之处,还是在催促洪承畴尽快进攻江南,以缓解赣西和湖广的军事压力。
左梦庚的人马战斗力低下,甚至可以说是不堪一击,除了数量众多之外几乎毫无亮点可言,被明军的偏师击败并不算很意外,所以他才着急的催促洪承畴赶紧发动攻势,好分摊他们的压力。
这封书信多是说过好几遍的陈词滥调,但末尾的几句话却引起了洪承畴的注意:“张启阳已亲临九江,正率部西进,沿途给养舟船自池湖入江,绵延十数里。”
看到这句话,洪承畴的神态陡然一僵,旋即脸色大变,猛然站起身来,因为动作太大,把圈椅都给带翻了,撞倒了矮几上的茶盏,弄的汁水淋漓好不狼狈。
“好一招瞒天过海,好一招瞒天过海!”
这一次,洪承畴终于反应过来,他知道自己被骗了,而且被骗的死去活来。
湖广方向就是明军主力,连张启阳本人都已经过去了。
作为主力移动风向标的后勤补给,根本就不是起于江南或者是毅勇军的老巢颍州,而是发自安庆一带。
就地补给,就近运送,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却需要事先进行非常周密的部署,还有地方上的全力配合,没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也就是说,早就在很久之前,张启阳就已经动了进攻湖广的打算,并且早就开始部署了,却把洪承畴骗了个团团转。
阿济格和左梦庚说的是真的,判断失误的是他洪承畴。
这是战略大方向上的误判,除了军事影响之外,还有巨大的政治影响,事后洪承畴一定要为这个重大失误负责。
为了弥补损失,洪承畴必须趁江南空虚之际马上发动攻势,若是能够顺利平定江南或许还有些补救的余地。
若是征南计划失败,那就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多尔衮不责罚,太后也一定会把他抛出来当替罪羊。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洪承畴当机立断马上下令:“火速召集诸将军议事,马上给鳌拜去信,快!”
在进攻江南之前,必须彻底摆平后顾之忧:不计代价的剿灭身后的各路造反军,尽快为平定江南的总体战略铺平道路。
那些小股的造反武装虽然飘忽不定,但只要用海量的兵力压上去,一定可以快速消灭。
只是淮安以北的天王军有些麻烦,需要山东的鳌拜进行配合才行。
就好像大梦初醒,洪承畴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回到明朝做权臣 p
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