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对不起了(1/2)
进了大门,李东升提着考箱看到一个大的广场,几十个盔明甲亮的剽悍士兵两列分站立于广场两侧。考场中的气氛一下子就严肃起来!
三名礼部官员站在中间,看到人进齐了,大门关紧,上锁上封条。当中一人高声说道“现在开始进入考位,诸位考生请听仔细了,所有人自动排成长队,队列最前之人先入场,每次入场十人,其余的人不得喧哗,不可争抢,若有违反者,当即去除考试资格!”
话说完了,几十个万年县的衙役从厢房里出来,大声指挥着考生排队。看到两边明晃晃的刀枪跟衙役手里的铁尺,没有人想到在这个时候去以身试法。
李东升跟队伍进入了考场,见一条道路两旁用木栅分割开来,有士兵在来回巡逻。兵丁检查了李东升的考牌,领着他进了考舍,这考舍就是用木头搭盖的小棚子,就像后世农村的厕所一样,三面有墙,朝着马路的那一面有个布帘,还好今天不下雨,不然风一吹雨水就进来了。每个舍门口都站着一个兵丁,竟然是一对一监考。
李东升盘腿坐在的席子上,把考箱里的文房四宝给拿了出来,一一摆好,过了一会就听到一声鼓响,有小吏开始发试卷。
接到卷子以后,李东升一看第一题就是做五言八韵诗,也称作试贴诗。试贴诗也就是选前人诗作一句,诗作前冠以赋得二字,以规定格式而作,不可以自由发挥。
试贴诗中五言八韵诗,最有名的就是,白居易应考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妇孺皆知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惜这首诗李东升已经抄过了。
五言八韵诗,题目是‘秋光’,李东升想了一下有那个诗人的诗合适,试贴诗不求你写的多漂亮,而是要求你格式要对,就是不要你句子多通顺,词语多华丽,首先要求不能出韵。
李东升以诗词震长安,这个五言八韵诗必须是要让考官眼前一亮,这样才有录取的机会。李东升又把后面的贴经看了下,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在心底为后面的文章打起腹稿。借着风吹起的门帘,看见通道对面的考房,不少人已经着急研墨提笔写上自己的姓名,李东升笑笑,这个也太性急了,名字什么时候不能写,先把题目看清揣摩题意才是正道啊。
李东升把笔尖飞快一蘸墨汁,下笔点点,在稿纸上书写起来。35xs笔走龙蛇,没有一刻停顿,整篇诗作一气呵成。
一个个飘逸的的字迹,从李东升的笔下逸出。
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诗赋一张卷子写好放在一旁,拿过镇纸,压在一旁,又拿出贴经的卷子继续写。有了过目不忘的技能,贴经就是送分啊。进考场的时候花了一点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但是这一刻整个考场里,没有人觉得肚子饿,都是用心誊写,手臂不停。考生们都在把握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特别是穿的破旧衣服的寒门,改变一生命运就靠这个了,个个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要把这一生所学,全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李东升不慌不忙的把贴经写完,感觉肚子有点饿,打开考箱拿出肉干跟水,吃了起来。唐朝考试不像后世一考几天,就是一天考完,而且还不糊名,所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名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誊写文章,李东升是李靖侄子,又文名在外,当然就不需要这个流程。
慢吞吞的将肉干吃完后,用布檫了手,李东升又拿起笔,准备写最后一道题,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心中默道一声杜牧同志对不起了。
起手写到《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这篇雄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李东升写的时候都是心潮彭拜,一气呵成,“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个时候李东升竟然看见有人拿着写完的卷子,提早到公堂交卷,心道哥哥我抄书都抄到现在,你们比我还牛?这个时候就交卷了。果然是才子,佩服。
李东升将文章写在考卷上之后,从头到尾在仔细读了一遍,确认没有丝毫差错后,又题上自己名字,当下也是起身交卷。
礼部小吏来到李东升的面前,一看卷子上的名字,惊道“原来你就是李东升?”
李东升看周围的学生都抬起了头看他,这个地方千万不能给人以口舌,点了下头,就去了广场,等待开门,广场上人也不少了。
旁边一个家伙上前笑着拱手道“小家伙,你是哪里人士?年纪小小就来考进士,对自己很有信心啊?”
林延潮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是啊,没有信心谁敢来考这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