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立功(1/2)
南境之战,赵光义派遣了三位老将先后奔赴战场,另有大将十数员,精兵八万,以显国威,然而,对比之下的瓦桥三关,防守就薄弱多了,辽人正是瞅准时机,也顾不得两国睦邻修好之交,两万精兵,夜袭三关口重镇,攻破雄关,折损大宋守边将士万余人,消息传回汴京,朝廷内怨声载道,皆言辽国出尔反尔,妄结邦交。
“既然是辽国不仁,休怪我们不义,依臣弟之见,便将辽太子一行人囚禁于此,勒逼辽军退兵。”秦王赵廷美先奏一本。
兵部尚书卢多逊接口道“辽国明打着与我朝修好的名号,却趁我军与南境交战之时下此暗手,实非君子所为,秦王殿下所奏有理,还望官家采纳。”
“万万不可”赵元佐抬手阻拦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乎我朝礼仪之邦,父皇,既然两桩婚事已定,断无反悔之理,三关之乱,另派强将便是。”
丞相赵普出班说道“陛下,三关之乱,原是受命于上京辽主,并非太子隆绪,加强看守即可,万不可明言囚禁,倒显我朝无容人之态。”
“莫非宰执大人认为,太子隆绪、驸马韩昌对出兵之事一概不知嘛!韩昌可是辽军总帅,没有他的兵符,谁能调得动兵马。”潘美厉声质问道。
赵普侧身打量他一眼,亦没有争执,只是继而对赵光义说道“知或不知有什么所谓,而今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将这三人留在大宋境内,前敌是输是赢,我朝皆有筹码,但如秦王殿下所说,以囚禁之法,此举恕臣不敢苟同。”
赵光义眉头一蹙,问道“依众卿之见,与辽此战,何人堪担主帅。”
众臣四下观望,一时竟无人答话。
堂上寂寂,未等来赵光义的第二声问话,倒是传来潘美带着几分讽刺的话语,“当日南境犯边,诸大人请奏派遣精兵强将,臣便觉不妥,奈何诸臣同奏,官家也不好推辞,便抽调了大半精锐伏击区区南越、李朝,今强兵犯边,倒落了个束手无策,陛下当日若听臣苦口相劝,何至有今日无将可派的局面啊!”
“无将可派”赵元侃反问,“潘大人最好慎言,我泱泱大宋,岂会无将可派,大人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请陛下明鉴,非是老臣长他人志气,陛下细思,符国舅、高驸马、曹国公、杨元帅,此四人皆熟知辽国作战手法,乃是带兵破辽的最佳人选,如今他们却都陷入南境激战,难以抽身,我朝哪有挂帅破辽之才啊!”
潘美侃侃而谈,他人皆默默未语,君臣一时僵在此处。
“陛下~陛下~”
连声呼喊,传上朝堂,这声音浑厚低沉,颇为熟悉,众人细辩,原是韩昌。
赵光义命人传他上殿,韩昌匆匆入内,满脸惶恐,近前便拜俯道“皇帝陛下恕罪,本帅实在不知上京君主之意,竟然扰乱边疆,望陛下恕罪。”
韩昌惺惺作态、诚惶诚恐之状,倒是十分足,赵光义冷冷瞥了他一眼,说道“韩驸马何必行此大礼,所谓不知者不罪,既然驸马不知内情,朕又怎好迁怒于你。”
“多谢皇帝陛下盛恩。”韩昌行完礼站直身子,赵光义继而道“祸事已起,依韩帅之见,宋辽二朝该不该继续缔结姻亲呢!”
“我大辽诚意满满,公主亲至,太子送亲,岂能任意反悔。”
“既然韩帅如此说了,朕也就不改前言,此番前敌交战,胜负一见分晓,还望驸马爷仍能不改初衷。”
“哈哈哈,皇帝陛下,咱们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赵光义嘴角含上一抹浅笑,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可猜测,他做事总是让人猜不透,就像往雁门关派将,也不过是命符昭寿带着两万人马,更不可思议的是,竟然一改败局,捷报频传。
这个谋划,赵光义做了许久,从他召见杨延昭的那一日,就在为此战做着准备。
杨延昭并不知道韩昌的谋划,他只是知晓韩昌为人古怪,喜欢把棋局搅乱,再自作聪明地去走一盘好局,在辽示好的关键时期,谁都不会防备辽军此时的进攻,他若算准这一点,就必然会在与宋联姻之时出手一击,直到南越来了战表,杨延昭才算猜到他的谋划,因而特意助他一臂之力,加速他计划的推行,因此,没有什么南境战败,杨业率兵去的并非南越,而是瓦桥三关,那折损的一万将士,不过是个噱头,这一切安排,无非想让辽军放松警惕,事实上,辽军确实上套了,何止他们,就连韩昌也认为自己计划缜密,乃必胜之局,不料却是一场大败。
三日内,宋军连夺三州,杨延昭单枪匹马立斩辽军四员大将,仅仅十日,雁门关大捷,那胯白马、执银枪的杨家六郎,凭此一战,扬名边关,多年后仍追随他的宋军将士一直都记得,那面如冠玉的少年,拧枪蹙眉,百步生威,宛如战神临世,眉间一蹙,便是世人难及的豪情。
班师回朝之时,旌旗蔽日,高头大马上的杨延昭,满面春风,阳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脸膛,笑意展露在嘴角,两侧是为他欢呼的民众,前方是迎接他的同僚。
那是杨延昭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俯视汴京,那时的他,桀骜不羁,血气方刚,风发意气,好个公子年少,那时的他,满心满眼所求的功名,只是为了求娶她。
汴京城内跨马游,他多渴望在人群中能见到柴熙云,可他又知道,郡主终是君,有诸多的规矩束缚,她不会挤在百姓中等着荣归的自己,如今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