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第722章 迎头痛击(上)(1/2)
中军大帐内,一名报信兵将武威太守杜畿的信呈给了马超,马超接过信看了一遍,信中杜畿说形势急切,恳请马超立刻出兵,为大汉王朝保住武威郡,马超看完信,把信又递给了庞统,这才问报信兵,“羌兵已经杀到武威城下了吗?”
“启禀马将军,我动身时听说对方已经出兵,我过来用了一天半时间,羌兵应该已经进入武威郡境内了。”
“武威郡现在有多少郡兵?”马超又问到。
报信兵叹了口气,“郡兵只有几百人,杜太守又征募各家豪强的家丁,大概有一千余人左右,最多再动员几千民众参与守城,问题是羌人有攻城武器,我们守不了多久。”
马超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会立刻出兵!”
马超命人带报信兵下去休息,这才对庞统道:“我们的骑兵都去高原了,军队都是步兵,军师觉得来得及吗?”
庞统笑道:“杜畿此人非常精明,我估计他看见酒泉郡被羌人占领,便有了准备,应该是在张掖城内有探子,对方一动兵,探子便放出鸽信,而且羌人虽是骑兵,但如果他们携带攻城武器,行军速度绝不会快,从距离上看,应该是我们离武威城更近,我觉得双方抵达武威郡的时间差不多,只要我们出兵及时,行军快速,一定能赶在羌人破城之前抵达武威郡。”
旁边刘虎立刻道:“我们重甲步兵有马匹托运,行军快速,愿先走一步。”
马超摇摇头笑道:“虎将军可以先走,但不能为先锋,重甲步兵若有失,我可无法向殿下交代,先锋另派他人。”
他立刻令道:“命王平将军立刻来大帐。”
...
半个时辰后,大将王平率领五千蛮军为前锋,昼夜行军赶往武威城,马超亲率一万五千军和刘虎的五千重甲步兵为主力,迟一步出发,庞统和老将严颜为后军,率军五千,押解辎重后行。
武威郡是河西第一大郡,人口约三万户,大半都是两汉时期迁到河西走廊开垦粮田的汉民,经过两百多年的苦心经营,武威郡内已是粮田成片,沟壑纵横,更重要是,武威郡没有遭受汉末之乱的冲击,人民生活安定,还有不少关中之民逃来,也加速了武威郡的繁荣。
虽然是西域边郡,但这里民风尚武,且读书人众多,既出了像贾诩、王肃这样的才智之士,也出了董卓这样的大军阀,目前,武威郡太守是名臣杜畿,他是一名极为能干且爱民如子的官员,在他的治理下,武威郡人民安居乐业,汉人和羌氐胡人相处和睦。
杜畿是朝廷任命的太守,当然也是曹操选中的良臣,他虽然不像国渊、程昱那样效忠于曹操,但也不像荀彧那样忠诚于汉王朝,他并不迂腐,善于审时度势,现在整个关陇都划给了汉国,对于关陇的原朝廷官员而言,可以弃官返回邺都,也可以继续留任,当然,留任要得到刘璟的认可才行。
目前关陇地区的官员去留有三种类型,一种陇西六郡官员,基本上都向刘璟表示了效忠而得以留任,其次是关中三郡的官员,全部撤离了关中,由刘璟重新派人接任,另一种便是还没有表态的官员,比如杜畿就是这第三类。
连杜畿自己都不知何去何从,但此时他顾不上考虑前途,他必须要保住武威郡的民众,武威城四扇城门打开,成群结队的民众蜂拥而至,城门挤满了从武威各地逃难来的妇孺百姓,哭爹叫娘,乱成一团。
“太守,会不会有张掖羌敌混在人群中入城?”旁边郡丞李济忧心忡忡道。
杜畿叹了口气道:“那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要象长安一样,一个一个验证身份后才能进城吗?就算南宫索的人混进城,那也是没有办法,羌人骑兵转瞬就杀到,我们也只能尽人事了。”
郡丞李济又问道:“汉军真的会来救我们吗?”
“一定会!”
杜畿很自信地笑道:“丢了武威郡,也就丢了河西走廊,刘璟怎么可能容忍,他之所以将军队安排在金城郡,就是为了防范羌人,汉军肯定会来援助,我唯一担心就是他们能否在羌人之前赶到。”
李济默默点了点头,他能理解杜畿的自信,沉默片刻,他小心翼翼问道:“太守,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杜畿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满道:“慈世,我们在一起也有四年了吧!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李济苦笑一声说:“我是想说太守在这件事后,是回邺都,还是继续留在武威郡?”
杜畿微微一笑,“我其实是无所谓,关键就看刘璟对河西的态度了,假如他意志坚决,一定要夺回河西,恢复对张掖郡和酒泉郡的疆域,那么我愿意为他效忠,但如果他忌惮南宫索,默认南宫索对张掖和酒泉的占领,那么这样的人也成不了大事,还是回乡种田为好。”
李济也笑道:“我也和太守想到一起去了,我们这些在河西为官人,实在是对这块土地有很深的感情。”
就在这时,有士兵大喊道:“有军队来了!”
杜畿大吃一惊,连忙上前问道:“在哪里?”
“在南面,太守请看!”
杜畿心中松了口气,他搭手帘向远方望去,只见远方旷野里出现了一条长长粗黑线,旌旗招展,正是一支军队,杜畿捋须笑了起来,是步兵不是骑兵,这只能是汉军。
他心中大喜,对士兵们喊道:“是我们的援军来了!”
城头上顿时欢声如雷,汉军的到来无疑给了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