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战起(1/2)
七月的柏林,骄阳似火。比天上的太阳更加焦急的却是俄罗斯帝国驻柏林大使舒瓦洛夫伯爵,他代表俄国签署的《再保险条约》墨迹未干,这边德国朋友就打上了家门,怎能不让人撕心裂肺的气恼。可是此刻舒瓦洛夫早已不是因为德国的“外交欺诈”而气恼,因为该生的气早就生够了。
随着波兰宣布独立,对于俄国来说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但德国采取什么形式介入战争依然是个未知数。
如果德国公开对俄国宣战,那么就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的爆发,而俄国所面临的形势将是前所未有的艰巨;当然,倘若公开对俄宣战,则德国就会多一丝来自西线的担忧,毕竟若德俄两国杀个两败俱伤,法国人不坐收渔利才是怪事。
相反,若德国不公开对俄宣战,以支援波兰独立军和派遣志愿部队的方式介入战争,那么或许俄国在陆上战斗依然困难,但海上却可以保持平静,俄国或者中立国的商船可以自由进入芬兰湾,这是俄国坚持长期战争的保证。
不过舒瓦洛夫的努力的希望终究化成了泡影,事情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彻底,这是威廉和瓦德西的共同看法。
1891年夏季,乌克兰地区和俄罗斯平原气候异常干旱,这使得当年的农业绝收面积占到了播种面积的一半,另外的一半也遭受不同程度减产。也就是说,作为传统粮食出口大国的俄国,在歉收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92年将面临粮食难以自给的困境。
而这一切对于威廉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威廉相信,在国内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德国海军若能封锁波罗的海,那么俄国必然难以坚持长期战争,只要德奥和波兰联军依靠兵力优势稳扎稳打,那么俄军可以说半点机会都没有。
来自法国的情报也显示,法国人打算趁着德俄开战在背后捅一刀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因为布朗热危机之后的法国历届政府都已经变得更为理性,在他们看来,维系和波兰的传统友谊比联合俄国从背后狠狠打击一下德国更为重要。
前者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一旦波兰复国,那么以法国和波兰的友好关系,未来的德法战争中,波兰一定会保持善意中立并有很可能牵制德军的一部分兵力;后者的好处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且不说能否打赢德国,即便是英国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样子,法国就不敢轻举妄动。
7月25日,波兰、奥国和德国联合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沙皇在72小时内明确答复,是否愿意从波兰撤军并恢复波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俄方在最后时刻给于了答复,并以委婉的口气表示,俄国可以就波兰独立问题和各方谈判,但独立后的波兰不应包括鲁塞尼亚人和乌克兰人,因为这些斯拉夫人自愿并理应得到沙皇的保护而非其他。
俄国的缓兵之计仅仅使战争晚爆发了两天时间,八月一日,波兰和德奥两国共同对俄国宣战,战争爆发。
普属波兰而后奥属波兰境内的民兵早在半个月前便集结起来,由德国和奥国的军官日夜组织操练。战争爆发后,波兰民兵迅速整编为波兰独立军,独立军编为24个师,共计30万人。
这支部队虽然成军仓促,单兵作战能力较差,但他们熟悉地形,最主要的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祖国母亲而战,就士气而言,远超俄军甚至也超过了德*队。
德国陆军在总参谋部的统一调度下,以演习的速度迅速完成了前线集结。一周内,在东普鲁士集结了高达18个师,20多万人的兵力;在西里西亚德军集结了6个师,近10万人,这已经是德国常备陆军的三分之二强的军队。至于预备役和民兵以及地方防卫军也在加紧征调和整编。
奥国方面,奥军利用新修的4条复线铁路,在一周内向奥属波兰首府利沃夫投送了12个师的兵力,其中6个来自匈牙利,6个来自奥地利。
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联军在初期分别从南线和北线进行强行突破,其中北线德军将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直至里加湾;南线奥军则同样一路向东,直至第聂伯河。其中,为了保护奥军侧翼的安全,德军西里西亚方面军将前出到俄属波兰南部,在那里构建一道防线,以防备来自北方的俄军攻击奥军的侧翼。
再说俄国方面,沙皇的总动员令下达后,全俄国的人力和物力都被调动起来。
驻扎波兰的西部集团军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迅速破坏道路和桥梁,分南、北、中三路后撤。其中,北路后退到涅曼河东岸,在那里建立一道稳固的防线,以阻止德军的推进;南路则后退至罗夫诺和舍佩托斯卡一线,利用复杂的水路和地形保护中央大铁路的安全,并可以威胁到东进奥军的侧翼;中路俄军将集结于布列斯特要塞,那是中央大铁路的西端。利用中央大铁路,俄军可以保持顺畅而高效的交通线,而德奥联军若想攻击布列斯特则根本没有铁路可以利用。再加上俄军在撤退时破坏了本就十分脆弱的道路和有限的几座桥梁,如此一来,即便从最便捷的波兹南行军到布列斯特也需要近两周时间,至于东普鲁士,虽然距离布列斯特直线距离很近,但那一带森林密布根本无道路可以通行。
好在波兰民兵早已潜伏在关键的交通要点,从俄军手中抢下了几座桥梁,不过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快速向东方的突进,和利用涅曼河水道向布列斯特和明斯克之间的中央铁路的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