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受诏为帅(2/3)
王思宇。“唔,这年头,底下的人太多,总不可能个个认全..”李承泽装作很清楚的样子,勉慰了一番,倒让土著寒门出身的王思宇好一阵激动。
然而流民问题处理了,军队扩编的事情也摆上了台面,这个事情李承泽与二刘倒是早有筹备。
首先是两制兵的变化,战兵改为禁军,也就是护卫国府中枢的机动主力野战兵。防兵改为卫军,也就是边塞独立军团。而守备兵不变。
简单而言,如今选锋、磐石都升格成为禁旅级编制,每旅下辖五个营头,分别为前、后、左、右、中营,算上旅属编队,含一个混合编队,一个哨探骑兵队,合计而二千七百余人。
每旅设统兵使一人,副统兵使一人。选锋旅以刘舜臣为统兵使并亲领中营,王柯性为副统兵使兼领前营,杨世达为磐石旅统兵使,张英为副。
两旅合计在编五千五百人,所缺编额则从守备营头和俘虏中无罪乃至轻罪的可用兵马组成,虽然混编之后,战力必然下降,但有些时候既要贵精,也要重视数量。
本来还要设立边卫兵,但考虑到确实无兵可用了,只能暂时作罢,何况地盘也小,各州守备兵也够用了。
但很明显,久旱逢甘霖的朝廷不会给陈王国府太多时间进行梳理,屯田才刚刚开始,两旅也不过初步完成了编练的时候,朝廷一纸诏书就到了。
“著陈王承泽为西北面诸道行营都统,管带利阆镇,果渠镇,巴蓬镇,宁义军,山南西道,五镇兵北进讨贼!”
无论是李承泽还是陈王国府听到这个官职的时候,顿时就愣了,西北面真正的首功大臣郑畋还在呢,人家直辖几万大兵,你要我一个手里只有几千兵,毫无与敌黄巢经验之人的小宗室去做西北各军统帅?!
郑畋没意见,他底下的军头还没意见?他底下的军头没意见,关中群雄没意见?我没意见,跟着我一起北上的其余三川兵会没意见?
以李承泽之见,三千铁甲黄头军正面交战,就足够把自己现在的六千禁旅和护驾亲兵打的满地找牙了,况乎西北诸镇的劲旅?!
无论三川兵还是西北兵他们能服?!
李承泽感觉自己掉坑里了。
---------------卷尾声---------------
第一卷还算是比较简单的一卷,整体脉络比较清楚,写起来虽然开了几条线出来,都是小写一下,只求勾勒出了本卷整体的一个蓝图。
这一卷的李承泽也算是为了适应穿越来的变化,有些大大说,觉得李承泽这个人物太草包了,其实设身处地着想,一个人到了新的地方也难免畏首畏尾,何况直接穿越千年,去到了一个残唐乱世的时代?
虽然身为李唐亲王,但恰恰李承泽偏巧知道,这身份在晚唐不是富贵荣华的代名词,而是欲窃天下必杀的代名词。
无论是本书之前懿宗时代,发动政变将成年亲王残杀一空的田令孜,还是文中提到过的韩建,乃至日后灭唐的朱温,每个人手里至少都有一打亲王的人头。
所以李承泽难免在人生地不熟之余,还要担心未来的前途,不免是有点怂。
而且我也想尽量真实一点,一个人从普通人转变为一个亲王,乃至一个名将,是需要时间与经验的,而这个过程我觉得会很热血也很有趣,因为这是一个人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这在人生中应该是值得回忆与描写的。
但在第二卷开始,李承泽“怂”这个属性将会渐渐消失,而且在这一卷他表现“怂”来,不一定是怂喔,很可能是扮猪吃老虎。转变成了一种策略。
而且其实我认为,到现在为止,李承泽所表现的,严格而言不是怂,任何一个人面对拥有毁灭自己力量的存在,都会产生一定畏惧,会徘徊,会彷徨,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觉得这很正常。
但人与人不同的是,有些人面对毁灭的力量,扛不住,跪着就死了。有些人扛住了,而且爆发了,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所以活了,所以碾压了。
我对李承泽这个属性的转变差不多是这么一个路线,这在第一卷有所体现。而在第二卷里,大大们会看到一个更坚强,更铁血,开始狡猾的李承泽。
整体上,第二卷战争戏份会很多,写法上我也尽量用不同的手法。而且在这一卷,阴谋阳策,尔虞我诈,也会细细描写。
并且在这一卷即将的登场的,是在历史上主宰并缔造了数十年历史的诸多不世豪杰,他们在关中狭窄之地的交锋,会给这一卷的故事带来非常精彩的情节。
说到这里,再来谈下,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意义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宋朝之亡,实亡于五代积弊。甚至明之亡,也是因为朱元璋认为元朝亡于发扬了宋朝的重商主义,这才有明朝初期的复古主义,而导致了中明与晚明,制度与社会现实的几乎全面脱节,而让满洲窃据中华。
所以李承泽穿越到这个时代,除了书名上的复兴大唐,再现贞观之外,还有一层试图重新构建一个与之前唐朝、之后宋朝所不同的朝代,使其制度与武备能够在二三百年后抵御文明史上,即将到来的漫长的蛮族入侵世纪,甚至能影响的更为深远。
我想,这样的难度应该会比驱逐蒙古,抵御满清难得多,也更有意义的多——时间是能够摧毁一切的力量。
最后,感谢支持我的大大们,你们的每一条诚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