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水竹村鱼塘(1/2)
刘燕和李红英走出水竹院子,正是上午十点左右。水竹院子外,是纵横的水渠和连成片的鱼塘,鱼塘堤岸上,远远近近散落着几平米大小的许多鱼棚屋。鱼塘绕着丘陵,一眼望不到边。整个水竹村十个社,全部的稻田都变成了鱼塘。
上千亩的鱼塘连成片,一眼望去,心旷神怡。
堤岸上,农民们已经忙碌起来,都在栽种侧耳根。侧耳根成了大家的副业收入。重庆的青皮光头和书生秦可跟水竹村签了收购协议,有多少收多少,有的农民把地里都栽种满了侧耳根,其他的庄稼一概不做。
侧耳根不用施肥,只要除草即可收成,成本低廉,不管天干水涝,不除虫,不担心鸡鸭糟蹋,一年四季都有收入,适合懒惰的新一代农民栽种。
罗亮自己的鱼塘不多,除了社里承包的两口鱼塘外,还有十多亩稻田挑成的鱼塘。其他连绵不绝的鱼塘,都是村里其他社员的。
等天气暖和起来,鱼苗就会按照比例放进大家的鱼塘里。
人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检查水渠,加固铁丝栏,疏通进出水道,用碳渣填在自己鱼塘的堤岸上,方便走路。碳渣吸水,即使下雨,也不会踩出烂泥浆。
鱼塘的堤岸都是稻田的泥土堆积休整起来的,一到下雨,走的人一多,就会变成烂泥路。于是人们就把做饭烧过之后的煤炭渣用来铺路,不但好走,也不花钱。
刘燕和李红英在社里网状堤岸上慢慢的边走边看,社员们都微笑说跟她们两个打招呼。对于黑龙鱼公司里面的员工,在这里是受到特别尊重的。
水竹社的社员们,全部都是罗亮的加盟商。他们去年一年家家户户都赚到了第一笔钱,最少的也有上十万的收入。刘燕和李红英随意走走,看看罗亮不多的鱼塘,却发现罗亮的鱼塘早被周围的社员们做好了养鱼的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社员们自发做的,不需要任何人的吩咐。
两个鱼塘的进水水渠的淤泥已经全部清理完毕,堤岸上还散发着新鲜泥土的淤泥气味,排水的拦鱼网已经全部换成了新的,两边的木桩还特别加了固,堤岸上整整齐齐的,从斜坡的最下面一直到地岸的路面,都是一排一排的侧耳根,看不见一根杂草。
跟罗亮家相邻鱼塘的社员们都是先把罗亮家的活计干完,才开始干自己家的活计。
刘燕和李红英所到之处,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计行‘注目礼’,眼中都是羡慕的神色,能够进入黑龙鱼公司上班的人,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幸运和了不起的。
刘燕和李红英经过一片一片的鱼塘,进入猴子管理的鱼苗基地。
地面上的鱼苗基地只有两个工人在值班,整个鱼棚区冷冷清清的。
“猴哥还没有来吗?”刘燕问工人。
工人是两个四十岁左右的本社社员,脸上堆满了笑容,对两个美女说道:“猴子早就在做事情了,今年的规模扩大了九倍,猴子过年都没有放假,一直在忙。我们倒是轮换着休息了十天。”
“那他人呢?”刘燕问。
“在地下鱼苗基地。”其中一个工人说道。他面皮白净,怎么看都不象农民。
他是年前进来的工人,以前一直在广东的棉线厂里上班,没有晒过太阳,所以看起来跟周围的农民不一样。
“地下鱼苗基地?地下湖泊里面?”刘燕惊讶的问。
“是啊!”
“呵呵,什么时候地下湖泊改变成了地下鱼苗基地?”刘燕随口说道,跟李红英转身回去。
地下湖泊在晒坝附近,修了车道直通下面,刘燕和李红英不知道猴子的鱼苗基地什么时候变成了两个,一个在地面,一个在地下。
“天气冷,去年冬天鱼苗的成活率低,猴子就改到了地下湖泊里去。”工人说道,一点都没有把猴子当作他们老大的觉悟。
李红英皱皱眉头,低声对刘燕说道:“这些工人怎么叫侯哥也叫猴子,他的外号是这些工人随便叫的么?”
两个人走出了鱼苗基地,低声的交谈避免让鱼苗场工人听见。
要是郭芙蓉在,感觉到了工人对老大的不敬,肯定就当面问了出来,而且还带着呵责的气势,不过郭芙蓉也许根本不会在意这样的称呼问题。
“猴子不计较的,他喜欢人家叫他猴子,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公司的部门经理,他没有读多少书,对我们认为的规矩一点都不在乎,也不讲究。他管理工人一是骂,二是打,三是叫别人滚蛋,没有任何道理奖的,不过我听刘大红说,侯哥的部门员工是最服气猴子的。”刘燕说道,恢复了正常的说话声音。
“天源养殖场搬迁下来,主要的技术是鱼苗培植,猴子和周正东谁是部门老大?”李红英八卦的问道。
“两个都是。猴子是副手,他是周老师的徒弟。”刘燕说道。
“不过,我听说周正东年底要退休辞职,不知道罗老板放人没有。”
“没有,罗老板让周老师闲着,每天上不上班做不做事都一样,工资照领。周老师和老婆自己不好意思工作得更加勤奋。农村人就是做惯了事,老了还比年轻人强。”刘燕笑道。
她和刘大红的关系不一般,总能从刘燕的嘴里听到一些其他部门的内幕消息。李红英也对其他部门的人事变化很感兴趣,两个人有事没事都聊一聊,满足一下背后八卦的口欲。
两个人还没有走到晒坝,隔着十多个鱼塘远,两只藏獒小乖和小宝就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