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去帝都(2/2)
可比现在清多啦,每年的春末夏初,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爱在这边玩,捉鱼、游泳、掏鸟窝,撒着欢儿的疯玩。”“那个时候这里还有一句顺口溜,叫做铺着地,盖着天,窑坑洗澡,枕水碓,说的就是这边的风景,只是现在看不见咯。”
老大爷的脸上浮现出缅怀的神色,也不知是在追忆曾经的欢乐时光还是迷人风景。
一个带着眼镜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开口问道:“大爷,听说在公园东北面原来的苇子坑村有个老君庙,周边还有不少的土坯、碗罐什么的,听说老值钱了,那些您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古董么?”
老大爷收了收心神,给出了解答:“听我父亲讲,这里在清朝的时候就是一片窑场,周边很多百姓在这里干活,捣鼓出来的玩意儿倒也勉强可以算是文物吧,我家里有两个瓦罐就是在这里烧出来的,不过做工相当粗糙,没什么收藏价值的,小伙子可不要被蒙骗了。”
小伙子顿时有些赧然,不过也可以说是受教了,差点被发财梦冲昏的脑子也是清醒了不少。
老人家接着介绍道:“几十年前,这一带田地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从麦子店、六里屯到水碓子这一带的土质好,适宜烧炙,陆续就建起了数家砖、瓦、盆窑,形成了东郊有名的串儿窑。”
“后来,窑场被废弃了,附近的人又利用积水的窑坑用来养鱼,在水塘周边种田,也算是凭着勤劳和智慧靠着老天爷赏口饭吃。”
“再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的建设,你们现在看到的世纪喷泉广场、层林浩淼、欧陆风韵、公园南部景区、游乐区等几十个景点才相继建成,当年的旧窑坑才变成了如今的向阳公园。”
周围的听众们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冯子默虽然也听的津津有味,但更感慨的却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固然日新月异,但是那种岁月的沧桑和积淀同样被破坏殆尽。
而且在这个信息的时代,随着历史见证者们的纷纷老去,好多好多古迹乃至绝活儿都可能淹没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然后被遗忘。
不过冯子默虽然觉得挺可惜的,甚至萌生出做点什么的想法,但是冯子默又自嘲的笑了笑:都不知道自己还有多久好活,居然还操着紫禁城的心,不是闲着没事儿干么,何况自己忙着呢。
有些意兴阑珊的冯子默没有再在向阳公园多做停留,原本打算去见识一番的游乐场区域也没有前去游览。
径直从北走到南,出了公园南门,冯子默便回到了旁边的帝都烨郡王酒店。饱饱的在酒店吃了顿自助餐,冯子默回到自己的房间准备着明日的面签。
对于面签,冯子默的把握还是蛮大的,毕竟冯子默此时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没有明显移民倾向,不仅身家过亿,国内还有父母的牵挂,理应不会被签证官认定有移民倾向。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万一签证官大姨妈来了,或者遇上签证官心情不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任性的拒签掉,那可就悲催了。
不过冯子默想着签证官们毕竟都是专业的,应该不会如此情绪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