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漫游于星际》

笔趣阁小说网(99dshu.cc)

首页 >> 漫游于星际 () >> 第14章 初遇念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dshu.cc/145071/

第14章 初遇念力(2/3)

什么?”我赶紧站起来扶住他。

“没事。”他摆了摆手,坐回椅子上,“有些消耗过大而已,休息一下就好。”

“好了,现在你可闭目感受一下念力。”他喘了几口才说。

我疑惑地闭上了眼睛,仔细体会着,刚才感觉脑海里多出了什么,现在我能“看”到了,那是几乎凝为实质的精神,不过很小,就像是教室黑板上用粉笔点了一点,对比偌大个黑板很小,但很显眼。

“我感受到了。”我睁开眼望向他说,声音里带着激动、兴奋、雀跃。

“这只是个开端,通过冥想修炼将精神变得纯粹,并提高,刚才我帮你把精神具化,现在你的念力还很小,接下来就要靠你自己了,每天保持冥想。”他很是理解我的心情,但又毫不保留的指出我现在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刚才帮你将精神具化有些脱力,现在你跟着影像学吧。”说完又是一指,面前又凭空出现了一个清晰的人影。

只见他依旧保持盘坐的姿势,这回没有闭目冥想了。双手缓缓抬起,在胸前开始比划起来,做了一组动作。

这是?我吃惊的看着影像做出的动作。这组动作我很熟悉,道家九字真言!如果是其他人可能会叫错,常看日漫的尤其看过火影的,会误以为这是日本忍者的手印。但我不会,因为有位祖上曾经因为战乱,躲入深山碰见一位老道士,跟着修行过一段时间,据那道士说是张天师的分支,口口相传着一套手印口诀,其中就有九字真言。他也怕这套手印口诀在战乱中失传,便教于了我祖先,一辈辈传了下来,我们家中男丁几乎个个学过。

九字真言又称六甲秘祝,最早出现于我国道教,可查最早记载于葛洪的《抱朴子》:“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常当视之,无所不辟“,九字真言分别为,临、兵、鬥、者、皆、阵、列、前、行。而后来东密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受道教影响将之学了过去,东密宗传入日本,开枝散叶,不过他们抄错了,变成了临兵鬥者皆阵列在前,随着他们的忍者文化渐渐被人们熟知,而原本道家正宗的九字真言反而不被人们了解。九字真言,每个字对应一个手印,并配合字诀使用。

在东密学会这套手印后,将这套手印重新命名并配合东密宗咒语,分别为不动明王、大金刚轮印、外狮子印、内狮子印、外缚印、內缚印、智拳印、日轮印、宝**印,分别对应咒语为金刚萨埵心咒、降三世明王心咒、金刚萨埵法身咒、金刚萨埵降魔咒、金刚萨埵普贤法身咒、莲花生大士六道金刚咒、大日如来心咒、大日如来心咒、摩利支天心咒。手印相同,但其意义与口诀已截然不同了。

在我祖上传下来的修持真法说得明白:

临者,明天地所在,悟万物本来,人如其中全三才之意。临者感悟天地,感悟自然,感悟我居其中的真髓。若能时刻感觉天地,万物的存在,这就达到了临字的本义(“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身心要常保持清静无私,才能天人合一),应该是临字作为修行的本义。

兵者,由临而进,此时天地已明,阴阳已现,身内龙虎初啼,有争斗之意,当更进温养,以待咆哮之时。(人能长清静,自然六欲不生,三毒(贪嗔痴)消灭,自然能一阳复来(复)卦,而常能以此纯阳之元始祖气,温养五脏神,即是涵养圣胎!)

斗者,此时身内天地分明,龙虎咆哮,上下争斗,又有调和之意,宜静养龙虎待其鼎盛而调和阴阳。(阴阳交而地天泰(泰卦),龙虎金丹内中炼!)

者者,者乃成相之意,与此当显真意。龙虎上下而行,于玄关而合阴阳相遇,如春阳融雪,又如泼火遇油,自然而然一点本源现于混沌之中,活泼泼,圆融融,得大药而金丹成。(元神童子于玄关初显现,初时一点,日渐长大)

皆者,与此当明无内无外,天地如我,我如天地,皆同一理,不可躁进,不可强求当温养自然,漫求婴儿,九月功成,自然元神内现,此刻谁是我?我是谁?无分彼此,皮囊元神本为一体何有彼此,皆是我,又皆非我。于此则天地为过客,黄庭有我而独居。(九月为剥卦,后天糟粕褪去,先天真我显现)

阵者,神居黄庭,则万物可为掌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不仁以天地为刍狗,世间浮华当云烟而过,入眼而不迷,入耳而不惑,入口而不味,入鼻而不嗅,触身而不坠,入神而不思,当悟却本性还归本来,面目一明自然超脱。阵者,天地为棋,苍生为掌,万物有而神不惑。(自此识神退位,元神主事,智慧得开,不落尘俗)

列者,与此本来已明,面目一新,当继续精进,时刻一至自然超脱轮回,天地合一,与道同存。列者,乃列天地之意,超脱之喻,此时天地之间有其位,万物之内有其名是为列。(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前者,于本来之处当悟天地轮回之意,天地合一是为终,亦是为始,须知此轮回乃道之轮回天地之轮回,循环往复,当于静念处体会道之义理,道之本义,则可不惑于所得,不惑于所成,列天地而不坠,临万物而不迷。前者,进也,不思,不昧,不惑,循天地而演万物,得大道而不退本源。(否极泰来,泰极否生,闲时须常静心以元神悟大道之理,使行为不失中庸)

行者,于此当明道天

状态提示: 第14章 初遇念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