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沙漠见闻(下)(1/1)
野马的视力较差,在沙漠上迁徙,主要还是依赖听觉和嗅觉。
阒寂的沙漠上,动物发出的各种声响,都会传得很远,这给视力不佳的野马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野马通过嗅觉,还能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来寻觅沙漠中的水源和草料。
征服者多次穿越巴丹吉林沙漠,除了烂熟于心的大湖泊,还总结出很多寻找小水源的经验。
只要发现沙漠中,有白鹡鸰、黄鹡鸰、灰鹡鸰等活动的身影,它就知道附近有泉水等水源了。
大的湖泊,当然更不用说,上空一般都有鸥鸟、鹭鸟等水鸟盘旋。地上呢,由于野骆驼长期去饮水,早已形成了一条明显的,被称为“骆驼小道”的小路。
征服者关注湖泊,除了饮水,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路标,使野马群不致于迷失方向。
要寻找草料,那更简单了,循着蒙古百灵的叫声去就行了。
蒙古百灵,是这片沙漠上最出色的歌手,这个季节,是雄鸟的婚飞时间。迁徙途中,征服者经常可以看见,雄鸟突然像发射火箭一样,垂直地冲入云霄,变成一个小点以后,才停下来,在空中倾泻出嘹亮甜美的歌声。
沙漠太寂寞单调了,在能见度很好的天气,蒙古百灵激情声,总是让野马迷醉。
有一次,征服者和野马群听到了头顶的天籁之音,这是蒙古百灵的歌声,音色纯净得像蓝色的天空,不染一丝纤尘。
猝然之间,鸟儿像石头一样,从空中掉落下来,吓了它们一跳。
征服者好奇地带着野马群,找到百灵掉落的芨芨草丛,一对百灵鸟飞了出来,大家才知道,鸟儿还健在,并没有摔死。
后来,征服者还知道,凡是蒙古百灵落下去的地方,都有大片的草丛,可供野马群采食。
野马最省心的办法,就是跟在野骆驼群后面,慢慢地走了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上,生活着很多野骆驼,它们与普氏野马一样,起源于马鬃山附近,然后流散到了各地。
这些双峰野骆驼,头骨狭长,四肢细长,圆锥形的驼峰,与家骆驼的比起来,短小很多。
由于长期在沙漠上生存,它们进化出适应沙漠生活的身体构造:具有双重睫毛和双重眼睑,能阻止风沙对眼睛的伤害;鼻孔中有可活动的瓣膜,在沙尘弥漫时,可自动关闭,从而阻止风沙进入鼻腔;耳朵内有很多绒毛,也能阻挡风沙侵袭;扁平的脚掌上,有海绵状的胼胝垫,具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它们在灼热、松软的沙地上行走,不致于烫伤和下陷。
长期在缺水的环境中生活,野骆驼灵敏的嗅觉,除了能探知水源,还能预知沙尘暴。
野骆驼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能够幸存下来,还源于血液具有抗脱水的特殊功能,背上耸立的驼峰,存贮着很多脂肪,几天不进食也没问题。
它们不愧是沙漠上的“苦行僧”,白刺、碱蓬、盐穗木、盐爪爪、盐生草、骆驼刺等,这些要么顶尖带刺,要么又咸又苦的植物,牛、羊等食草动物碰都不碰,却是它们赖以为生的草料。
食物严重缺乏时,野骆驼为了生存,甚至会吃自己的粪便,或者其它动物的尸体。
就这样,坚毅的野骆驼,生存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喝最难喝的咸水、碱水,吃最难吃的粗粝草料,却顽强地幸存下来,不能不说是动物界的一个奇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