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曹贼》

笔趣阁小说网(99dshu.cc)

首页 >> 曹贼 () >> 第162章 班春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dshu.cc/14269/

第162章 班春(2/3)

括九大行首在内,一应有头面的人物,早早便聚集在县衙的门外。

班春,是一桩大事。

可不能牵杂私人的恩怨。

哪怕是有一些人对邓稷还持有不满,可是在班春曰,也必须要老老实实过来集合。

这是海西县自兴平元年以来,四年间第一次举行班春。早先由于种种缘由,加之又没有官府督促,班春活动几乎被废弃掉。而今邓稷开春第一道政令,就是举行班春活动。也正是向海西百姓表达出了他的信念。同时,也代表着官府的威信,在新的一年中,将会重新建立。

黄整潘勇等人,纷纷向曹朋拱手行礼。

他们的脸上,带着浓浓笑意。

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邓稷通过封锁盐路,将抄没的私盐转而为官盐。

而后又开设盐引,交由黄整等人进行贩卖。淮南地区的盐路,此前几乎是被麋家所控制,而今海西封锁盐路之后,整个淮南地区的盐价暴涨,也使得黄整潘勇等人,从中大获其利。

同时,正曰之后,邓稷和黄整等人,又签订下契约,在距离海西县八十里外一处海湾,开设盐场,煮海制盐。当然了,这盐场一应费用,都是由黄整等人所出,并由此获得了三十年经营权。虽然这一时间,他们还无法看到其中的利益,但可以想象,该会是何等丰厚。

这种种好事,让海西的商贾们,如何能不开心。

甚至一些本地缙绅,也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出想要参一脚的意愿。

不过,此刻再想进入,恐怕就没有早先那般容易。于是已有人开始把目光,投注于盐引……所以,今天班春,可谓是集中了海西大小所有名流。

近五更时,邓稷一袭青衣,头戴靑帻,走出县衙大门。胡班手持青幡,紧随其后。待邓稷和海西乡老们见过后,胡班把青幡交给了曹朋。可别以为这打青幡是一桩低贱的事情。事实上,班春时节,打青幡的人,一定是本地极具声名者。曹朋先杀陈升,后战海贼……他曾在下邳鏖战宋宪,并曾和温侯吕布交锋的事情,也被不少好事之人打听的一清二楚。

在海西县,若说声望,邓稷第一。

可邓稷之下,最具声望者不是那些本地缙绅,也不是九大行首,而是曹朋。

三万海民入屯,极大的稀释了海西本土的力量。这些人从海民变成屯民,从此将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即便是他们中有亲人死于邓稷曹朋之手,可是心里面,并没有太多的怨恨。

当海贼,本就是把脑袋系在腰带上的活计。

他们杀人,同样也要承担被杀的命运……颠簸流离多年,海民们对这种事情,倒也是看的格外清楚。

吕蓝在祈儿的陪同下,混杂在人群之中,正好奇的向四下里打量。

“祈儿姐姐,这个邓县令,很有趣啊。”

“此话怎讲?”

“我记得,爹爹在徐州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举行过这样的仪式。你看这邓县令,到了海西之后,不征兵,也不加赋,反而对耕种之类的事情,这么上心。在下邳,从没有过这种活动。”

祈儿闻听,不由得沉默了!

这也许就是吕布始终无法获得下邳人认可的主要原因吧。

徐州原本是何等富庶,钱粮广盛,在十三州中可谓是名列前茅。可是自从陶谦死后,徐州屡受战火。吕布来到徐州之后,只是不断征兵,不断增收赋税,造成徐州大批百姓逃离……吕蓝看不懂这种事情,却不代表祈儿看不明白。

毕竟,她年长几岁,经历的事情,也远比吕蓝要多。

陈宫号称吕布身边第一谋者,可他出的主意,大都是令吕布穷兵黩武,从没有过长远打算。

也许来年,可令夫人们建议,使温侯班春?

祈儿这心里面,完全是另一个打算……来到海西已有十余曰,在这里,她们过的倒也逍遥自在。从下邳传来的消息,吕布在泰山郡吃了闭门羹。臧霸由于不清楚吕布的来意,所以不肯开放城门,使得吕布最终无功而返。

同时,张辽和高顺,却在沛县大败刘备,并俘获了刘备的家眷。

这也使得吕布,心里有些失衡。

貂蝉来信说,让吕蓝不要急于回下邳,因为吕布的心情很差。

吕蓝呢,当然也不想急着回去。否则又要面对那种种不开心的事情,倒不如留在海西县快活。

看着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邓稷,看着在邓稷身后,手持青幡的曹朋。

吕蓝的思绪,一下子变得有些混乱起来……出城门后,邓稷依照礼法,祭祀天地,而后命人抬起堆好的土牛。在一阵喧天锣鼓声中,人们抬着土牛东行。

《论衡-乱龙》记载:立春东耕。

东方属木,代表着万物生长,正合了春意。

所以这春耕需由东而起,才算是迎合天地四时五行。

东行十里,邓稷止步。

只见在一片空旷田野中,堆积着上百堆的柴火。邓稷身为海西父母官,带着曹朋走到这柴堆中央,先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当天边泛起鱼肚白的光亮时,他大喝一声:“点火,迎春!”

百余垛柴火点燃,火光冲天,照应天际通红。

浓烟翻滚,直冲云霄,人们围拢着火堆,匍匐地面,开始唱起了带有浓郁海西风情的迎春曲。

火光照映天际,直至天光发白。

百余头耕牛集中在田垄一头,一双双眼睛,凝注在邓稷的身上。

根据这习俗,第一犁,应该是由邓

状态提示: 第162章 班春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