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军报 - 4(1/2)
那些刚才还煞有其事地评论成周公所作所为的大臣们此时却没有一个敢与万度归对视,一个个偏过头,避开他如刀锋般锐利的目光。
“在座各位有几人是去过边关的?又有几人真正知道所谓关山天险是什么样的?”万度归冰冷的声音在皇帐中响起,“你们谁见过半年前的关山七隘?谁又见过调换了总兵和中层军官之后的关山七隘?”他的声音停了停,似是在等待回答。可是皇帐中却没有一个人敢接他的话,整个大帐中安静的落针可闻。
万度归冷笑一声,道:“谁都没去过,谁都没见过,就说本公的撤换是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如今朝中议事都是靠臆测的吗?”
大臣们只觉似乎有刀刃贴着脸面剐过,冰冷刺骨。众人一个个低下了头,脸上露出惭愧之色。
东平王瞪了一眼达奚斤,达奚斤打了个激灵。眼珠转了转,抬起头道:“万公爷常年在西境征战,若论对西境防线的熟悉,自然是少有人能和万公爷比。但朝堂议事重在‘议’,而非‘专’。难道因为只有你成周公去过西境,就只有你一个人可以对西境形势发表意见?没有去过西境,就不能就西境的形势抒发己见了?成周公常年在西域作战,可朝堂上商议北境战局时,您不也一样会发表意见吗?所谓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方才各位大人的议论也不是空穴来风,半年前万公爷一意孤行更换了六名关隘总兵,朝野间就早有非议,各种传闻也是此消彼长。今日之前或许还能说那些只是流言,可从今日西境连丢七座关隘的惨败战况看来,这些传闻倒也不是无中生有。万公爷口口声声说撤换关山总兵是因为关山七隘军纪散漫战力低下,可您独断专行换上去的那几位总兵非但没有将关隘守军训练得如何如狼似虎,反而一夜之间连丢七关。难道万公爷不应该就此事给皇上、给天下一个交代吗?”
达奚斤的话好像给帐中的众位大臣们壮了胆,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没换之前,七道关隘守得好好的,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换。”
“听说是因为成周公西征焉耆回朝时经过关山,那六隘的总兵没有事先沿途夹道欢迎,惹怒了成周公,所以才被撤换掉了。”
“听说吐谷浑闯关时,关山七隘的总兵正聚在一起打马球,前三个关隘几乎是空关,不攻自破。慕利延攻到第四关时,守军们才勉强集聚起一支队伍抵抗。可是守关要用的滚石檑木根本没有备足,一盘散沙怎么可能挡得住慕利延的十万精锐之师?”
万度归脸色铁青,万致宁实在听不下去,走到一个大臣面前,怒问:“你听谁说吐谷浑闯关时关山七隘的总兵在打马球?”
被质问的是治书侍御史韩子津,是个精瘦的小老头。身高八尺的万致宁站在他的面前,就像是一座铁塔,即使什么都不干也让小老头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被质问的是治书侍御史韩子津,是个精瘦的小老头。身高八尺的万致宁站在他的面前,就像是一座铁塔,即使什么都不干也让小老头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他惊慌地用手一指:“是,是太仆少卿陈大人说的。”
万致宁不做任何评论,只是抬头在满殿的官员中扫视了一圈,找到了韩子津所说的那位陈少卿,扬声问:“陈少卿,你是怎么知道关山七位总兵打马球的事的?”
陈少卿突然被点名,吓了一跳,未及细想就答道:“是大司农程老大人说的。”
万致宁冰冷的目光移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人脸上,老大人一惊,竟然被自己的口水呛住,猛咳了好一阵才哆哆嗦嗦地说:“老夫,咳咳,老夫是听御史台的韩,韩御史说的……”
兜兜转转,又绕了回来。虽然明知道在大殿上万致宁不可能真对他做什么,但韩子津还是不能自已地蜷缩起身子,仿佛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小一些,好让成周公世子看不见他。
万致宁倒是的确没把韩子津怎么样,他甚至连看都没有再多看韩子津一眼,就冷着脸走向另一位朝臣:“王大人,刚才您说我父亲与新换上去的几个总兵合谋克扣军饷中饱私囊,有证据吗?”
这位王大人吓得朝后退了一步,连连摆手道:“不,不是我说的,我是听,我是听礼部的尹侍郎说的。”
“我,我是听钦天监的张天师说的……”
“我……钦天监司星官内弟的丈人就住在关山北麓的永靖县,他去给永靖县县衙送粮食时亲耳听县衙厨房里的大厨说,他老婆的娘家弟弟有个兄弟在关山守关,曾听他们的队长说过……”
“行了!”皇帝皱了皱眉,打断了张天师的弯弯绕。“世子,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朕是不会相信这些子虚乌有的闲话的。今后谁要再敢未经证实就在朝中散布谣言,朕也定会严惩。”
皇帝的话虽然是对万致宁说,但殿上的大臣也都明白,皇帝这话实际是说给他们听的。自然没有一个人敢在多说一句。
东平王见朝堂上一下子没了声音,皱了皱眉头,转向万度归,问道:“万公爷,就算大臣们不了解西境的情况,说的都是些道听途说的流言,那么依你之见,关山七隘到底是怎么丢的?”
万度归的眼睛里越过灼热的怒火。他不理东平王,扬了扬手中的军报,高声问道:“军报发到各位手中也有好一阵子了,这段时间你们除了聚在一起制造谣言搬弄是非,有谁认真仔细地读过军报吗?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