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变(2/2)
端正。李广在庄园待了那么久也不是白待的。先是被李蔡这么一说,后来沉下心来又仔细一想,他是真的琢磨明白了。
自己想要另起炉灶,那是真的不行。陇西李氏,赫赫名门,自先秦李昙入秦为御史大夫以来,历经数代,便创造了这个陇西大族。李昙生四子,长子李崇为陇西郡守,四子李玑为太傅。李崇子李瑶为秦南郡守,孙李信为秦大将,父祖三代开创陇西李氏一脉。李玑有子名李牧,为赵武安君、战国名将之一,开创赵郡李氏一脉。这么个家庭,能允许李广任意胡为?
更别说自己好不容易重生一回,就到这里来当个小官僚之子,然后自己继续当个小吏?好歹也是21世纪的热血青年、优秀干部,自己能满足吗?嗯,在能保命的前提下,自己可以满足。可关键是不能啊!
便宜老爹李尚老去后,自己失去了庇护。还有谁能护着自己、家人和家中的财富?
这里可不是二千多年后的太平盛世,治、讲人权、讲和谐。这里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天子一言可决万人生死。就算李家够不着天子,那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又岂是一句玩笑话?
别的不说,就像李尚刚才说的天子迁天下富户以实关中。这可是历史上从秦朝就开始进行的大规模人类迁徙。历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三十五年,又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强本弱末。一是把关东贵族巨富迁徙过来填充因连年大战而损失的关中人口,二是要把这些六国的不安定分子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监视起来。
而汉朝也很好的继承了秦朝的这条政策,在汉太祖高皇帝九年、十年;孝惠皇帝七年;今上九年,也都曾大规模的迁徙人口以充关中。这里面,就不止是关东贵族、富豪了。天下民赀三百万以上的,全都在皇帝的迁徙名单上。而认真计较起来,陇西李氏其实也是在其中的。前几次想办法躲过了,所以还能够安稳的留在陇西。那么下次呢?以后呢?这样的人口迁徙,可是延续了一百多年的。
要是自己只想着缩在后面享受,那到时候只怕就真的是只能任人宰割了。无权无势,在这个世界,寸步难行呐。命运让人掌控的感觉,真的不好呢。想象着自己以后命运多舛、人生艰难的场面。李广嘴角就泛起一个苦笑来。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啊!
在现在的大汉王朝,要往上爬,除了军功,别无他途。当然,遍读经书当个博士也是条路子。只是从头开始通读《诗》、《书》、《春秋》等经,还要精通。不说他有没有这个时间。光是各家学派之间的内斗,就足以让他头痛的了。历史上的《诗》分几个流派不说,《尚书》也分今文古文,《春秋》也有公羊、谷梁……这几家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尤其是今文、古文之争,到了几百年后的东汉还在吵,恨不得人脑子打出猪脑子来。一想到这个大坑,李广就赶紧摇了摇头,不是这块料,就还是别掺和了。
所以,既然自己的路线不行,那为何不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听从家族的安排?好歹也是将门之后,打小就锻炼出了具好躯体。李广跪在地上,双手轻轻握了握拳,年轻有力的心脏砰砰的跳着。身体内那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也在蠢蠢欲动。
李尚听到儿子李广改口,不禁大喜,又恐是李广出言糊弄他,就一双眼睛目不转睛的瞪着李广:“我儿此话当真?”
李广毫不退缩的看着父亲的眼神,无比认真的道:“自然当真!”他从来就不是什么犹豫不决的人,此路不通,掉头选条新路,再正常不过。
李尚在李广的眼中,看到了儿子的认真。心中块垒顿消,仰天哈哈大笑着,出门而去,把李广一个人,留在了书房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